晴日換雨 莊普方寸成世界

晴日換雨 莊普方寸成世界(見下圖,誠品畫廊提供)

「創作就是帶有節奏和秩序的表現行爲,像種稻插秧一樣的自然表現,完畢後回首一看,種好了,整體的美帶有喜悅的感覺。」臺灣抽象藝術家莊普爲人所知的是將一公分見方印記,逐漸填滿整塊畫布。在數百上千的方格中落下彩色印記,像農人插秧,也是莊普轉化傳統水墨畫皴法成爲現代抽象藝術的獨特表達手法。

莊普現於誠品畫廊舉辦個展「晴日換雨.緩慢焦點」,莊普是臺灣抽象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1980年代初就以方寸印記繪畫獨步藝壇,透過一公分見方的方寸印記,傳達對於視覺、身體與空間氛圍的思考。而這都是他從東西方美術史經典作品中演繹出來的創作思維(見下圖,誠品畫廊提供)。

如這次展出的《弗里德里希的一棵樹》,是他向19世紀德國浪漫派藝術家卡斯帕.大衛.弗里德里希的橡樹畫致敬的作品。《晴日換雨》透過三聯屏的印記累積,記錄他機械、直覺的身體運動,而重複蓋印完成的繪畫呼應了日復一日、砥礪磨練的修行狀態,也意味淡然的日常心境。

除了東方藝術,莊普也受到西班牙藝術家安東尼.達比埃(Antoni Tapies)、英國雕塑家安東尼.卡洛(Anthony Caro)等對於材質的本性對應、開放性的結構,以及像是建築空間的穿透感等啓發。

如展出的《曬日子》把365顆撿拾來的河牀石頭鑿洞、串成一條石頭線,每一顆石頭代表一天,每個月的第一顆石頭則標註了代表該月份的植物,如正月是「柳」,二月爲「杏」等,這件作品耗費近10年完成,他想像這是石器時代計算日子的方式,與《曬日子》相對的裝置《牆上素描》,是在現場描繪從一公分見方逐漸放大的鉛筆方格,這代表當代、理性、透視的演算方式。

「創作不是你獨創的,小時候你喜歡看什麼,即使是漫畫,都可能影響創作」,莊普認爲創作是從筆、色彩、線條、空間等基本原則衍生出來,再添入美術史的脈絡。「晴日換雨.緩慢焦點」展至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