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檜子孫高中狀元,路過岳飛墓寫下兩句詩,後成傳誦千古的名句
自古以來,爹坑兒子,兒子坑爹的事情屢見不鮮。但是能坑後世子孫,而且一坑就是好多代人的,就不多見了。
國外的不好說,但是在中國,有這實力的,也就秦檜一人了。他憑藉一己之力,硬是讓自己無數代後人一輩子擡不起頭來。如果有坑後代的世界紀錄排名,秦檜絕對排第一。
秦檜一族受到秦檜的牽連,沉淪了數百年,直到清朝乾隆年間纔好不容易出了個狀元。然而這時又有人舊事重提,用秦檜來爲難狀元郎。結果這狀元郎留下兩句詩,不僅化解了尷尬,還傳誦千古。
更重要的是,狀元郎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秦檜是秦檜,他是他。
秦檜禍及子孫
都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那麼如果前人挖坑呢?那後人只能認倒黴了。而秦檜就是這麼一個善於給後人挖坑的人。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秦檜主張議和,這是沒毛病的。畢竟北宋末年宋軍是啥戰鬥力,金
軍又是啥戰鬥力,大家心知肚明。不議和,怎麼辦?指望當時那些禁軍?
事實上宋高宗趙構也想議和,奈何金國覺得勝券在握,根本不給他機會。
可是隨着岳飛的崛起,情況不一樣了。宋軍的整體戰鬥力不斷攀升,尤其是岳飛的岳家軍,更是打得金軍心驚膽顫。就連金國最厲害的金兀朮都遠不是岳飛的對手。
這場戰爭打到最後,只要兵源和補給跟得上,岳飛完全有能力將金國滅國。這時候金國君臣都開始慌了,金國反而急着議和了。
議和就議和唄,如果秦檜能獅子大張口,向金國索要北宋失地,並且再訛金國一大筆。那他不僅不是奸佞,反而還能稱作名臣。
可惜秦檜沒有這麼做,反而對着金國卑躬屈膝,甚至不斷慫恿宋高宗將岳飛處死,那可就冒天下大不違了。
岳飛可是民族英雄、南宋戰神,而且秦檜還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斷送了南宋恢復故地,重新崛起的唯一希望。他對得起岳飛,對得起那些戰死沙場的將士,對得起千千萬萬的南宋百姓嗎?
這就是秦檜遺臭萬年的根本原因。以至於他死後,人們還要在岳飛墓前立一座秦檜夫婦跪像,甚至他的子孫後代對自己這位祖先都避之不及。甚至爲了擔心別人知道自己是秦檜後人,他們不得不遠走他鄉,隱姓埋名。
而秦檜的一衆後人之中,就有一個叫做秦大士的。因爲有這麼一位祖先,使得秦大士的生活苦不堪言。
遭人刁難的狀元
秦大士是清朝乾隆年間之人,其家族曾數次遷徙,爲的就是避免自家身份被人知曉。到了其曾祖父時期,恰逢明末戰亂,秦家再次遷徙到了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過着隱姓埋名的生活。
都說喝酒誤事,有一次秦檜的父親參加村裡的宴席。他一時貪杯喝多了,結果酒後失言,說出了自家是秦檜後人的事情。
不過大家街坊鄰居多年,而且秦檜是南宋時期的人,而此時已經是清朝,中間隔着元明兩朝,大家也沒有那麼在意秦家的身份,這日子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
但是那些小孩子可不懂這些,一些小孩經常拿此事嘲笑、戲耍年幼的秦大士,讓他苦不堪言。對此,父母也只能讓他別和這些孩子玩。
興許是這件事情對於秦大士的刺激太大了,他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出人頭地,讓當初笑話他的那些人都爲當初的行爲後悔。
爲此,他發奮讀書,頭懸梁錐刺股,一刻都不肯鬆懈。正所謂勤能補拙,秦大士的天賦遠比不上那些天才,但是他在科舉上的成績並不差。
他23歲中舉,這已經比大多數人早了至少10年。很多人這個時候能考中秀才就不錯了。中舉之後,已經很少有人敢在他面前提及秦檜了,更是有些“詩友”經常找他切磋。
但是秦大士並不滿足於現狀,此後他又積極備考,打算衝擊進士。
大概是他用力過猛,原本只是想考個進士就完事了。一不小心,高中狀元,成爲了清朝第43位狀元。
在任何朝代,高中狀元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即使他的祖先是秦檜也一樣。他們家所在的那條小巷改名叫“秦狀元巷”。街坊四鄰紛紛跑來祝賀。
所有人都清楚,一旦高中進士,就能踏上仕途。而高中狀元,則意味着仕途順暢,前途不可限量。這最差,也能混個侍郎當當。運氣好的話,六部尚書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有些人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尤其是秦大士以前的那些“詩友”,其中有個王舉人就經常對人說:“區區一個奸臣的後代,怎麼可能高中狀元?他肯定是使了什麼手段,矇騙世人,纔得到狀元位置的。這點和他祖先果然一樣。”
這王舉人卻忘了,秦檜雖然是奸臣,但是其才學、能力卻都少有人及。一個人的人品和才學本就是兩碼事。
不過王舉人可不這麼想,他打算找個機會讓秦大士難堪。
一日,一羣詩友拉着秦大士出去踏青。衆人原本是想要和秦大士這位新科狀元拉近感情的,但是在王舉人的有意引導下,衆人神不知鬼不覺地來到了嶽王墳前。
這嶽王墳也就是岳飛墓,只是後人敬仰岳飛,故將其稱作嶽王。
只見岳飛墓前立着秦檜夫婦的跪像,旁邊還寫着一副對聯:“咳!我本喪心,有賢妻何至若是;啐!婦雖長舌,非老賊不到今朝。”
人們看到這副對聯臉色大變,紛紛望向秦大士,見他沒什麼反應,才鬆了一口氣。就在衆人打算繞開此地時,王舉人發難了。他對秦大士說道:“我說狀元郎,看到祖先怎麼能不打聲招呼就走呢?怎麼也要行跪拜之禮吧?”
王舉人此舉可謂是狠毒至極。如果秦大士不跪,那就是不敬先祖,屬於不孝。朝廷是不會要一個不孝的狀元。如果秦大士跪了,那麼他跪一個遺臭萬年的奸臣,朝廷一樣不會要這樣的狀元。
無論秦大士怎麼選,都會身敗名裂。
然而王舉人還是小看了秦大士,只見他嘆了口氣,走到雕像旁邊,拿起筆寫下14個大字: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
秦大士的意思很明顯:秦檜是秦檜,他秦大士是秦大士。
一時間,旁邊的舉子紛紛叫好,稱讚“不愧是狀元郎”。而那王舉人則羞愧難當,灰溜溜地走掉了。此後再也不敢出現在秦大士面前。
就連皇帝也好奇秦大士的身份
很快,秦大士的事情傳到了乾隆皇帝耳朵裡。乾隆皇帝這才知道秦大士是秦檜的後人,這下讓他犯難了。
一方面,秦大士可是他欽點的狀元。而且這屆科舉還是爲了慶祝太后六十大壽增開的恩科,這狀元是不可能換人的。否則就顯得對太后不尊敬了。
另一方面,秦檜實在是遺臭萬年。如果秦大士真的是秦檜的後人,重用此人,會使得自己遭人非議。乾隆是個很在乎名聲的皇帝,這可不是他願意看到的事情。
爲此,乾隆決定考校考校秦大士。
他將秦大士叫進宮裡,問道:“聽說你是秦檜的後人,確有此事?”
秦大士也不是普通人,一聽這問題,他暗叫不好。因爲這個問題,他既不能答是,也不能答不是。說是,那受秦檜牽連,他的仕途將黯淡無光,他將成爲史上最慘的狀元。說不是,則是對祖先大不敬,一樣會坐冷板凳。
他急中生智,佯裝嘆了口氣,對乾隆說道:“陛下,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聞言,立刻龍顏大悅。秦大士這是在告訴乾隆,他是不是秦檜的後人並不重要。因爲他不是秦檜,而乾隆也不是宋高宗。
而最讓乾隆滿意的是,這回答讓乾隆看到了秦大士的機智。這樣的人絕不會迂腐做事,這正是乾隆需要的大臣。因此他決定重用秦大士。
而且爲了讓秦大士更好地給自己做事,乾隆特意命人爲秦家修族譜。最後追根溯源,秦大士並非秦檜的直系後人,而是秦檜的哥哥秦梓的後人。
雖然秦梓和秦檜是兄弟,但是二人的性格截然相反。秦梓乃是南宋有名的清官,他處處和秦檜作對,維護南宋的利益,口碑非常好。
一時間,對於秦大士的各種質疑全都煙消雲散。當然,秦大士到底是不是秦檜的後人,乾隆在這其中是否有做手腳,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這份恩情秦大士謹記於心。爲此,他盡心竭力地爲朝廷做事,以此來報答乾隆的恩情。
秦大士用行動證明“秦檜是秦檜,他是他”
秦大士爲清朝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發掘了一批忠君愛國之士。
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輾轉於各地官學,培養、發掘人才。尤其是一些家境貧寒的學子,都是得到他的資助才得以參加科舉,其中不少人都高中進士。剩下的人至少也是個舉人。
此外,他還多次擔任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他做事不講情面,只看人品、才華。一些有權有勢的權貴想要“走後門”,都被他嚴詞拒絕了。秦大士負責的那幾屆科舉,進士的水準都要比往屆高一些。
他甚至還主持過一屆武舉考試。要知道,武舉考試基本上就是八旗子弟混資歷的捷徑,很少有人認真去考覈的。但是秦大士不一樣,既然皇帝要他負責,他就要盡心盡力。結果那一屆武舉的武狀元被一個叫馬全的窮小子奪得。而往年的武狀元都是權貴子弟。
事實證明秦大士看人眼光極準,這馬全後來在西北的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最終戰死沙場。
鑑於秦大士的過往功勞,他的官職也一升再升。後來乾隆連教授皇子唸書的差事都交給他了。
要知道,這個差事本身的意義已經超越了差事本身。畢竟皇子們學的東西沒那麼深奧,朝中很多人都能夠教授。但是能得到這份差事的,要麼是大儒,要麼是朝廷重臣。乾隆的這個安排足以說明秦大士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秦大士爲官多年,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了世人“秦檜是秦檜,他是他,休要再把他和秦檜混作一談。”
此後再也沒有人爲難秦檜的後人,即使是秦檜的直系後人也一樣。這都要拜秦大士所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