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風波下的北信瑞豐基金:人事動盪,發展乏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龐華瑋 廣州報道
近日,一則“公募欠薪”傳聞引發廣泛關注。對此,北信瑞豐基金迴應稱,所謂“欠薪”傳言爲不實信息,公司僅對薪資發放時間進行了調整。
欠薪風波背後折射出小基金公司生存艱難,普遍面臨着規模小、入不敷出、難以留住人才、人事動盪等一系列發展困境。
欠薪風波
5月21日,一則“小型國資公募欠薪”傳聞,受到基金圈關注。
當事人是北信瑞豐基金,根據慣例,北信瑞豐基金是5月15日發工資,但截至5月22日工資已拖欠一個禮拜。
對此,有媒體報道稱,對欠薪問題,該公司內部人員表示,“不久前,公司內部進行了小範圍通知,主要原因是近年來行業不景氣及公司業績不佳。”
記者就此諮詢了北信瑞豐基金,公司迴應稱,所謂“欠薪”傳言爲不實信息。
“實際情況爲公司近期對薪資發放時間進行了調整,由原來的上發薪模式轉變爲下發薪,完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儘管發放日期有所變動,但所有員工每月薪資均正常、足額發放,無任何延誤或剋扣情況發生。”北信瑞豐基金回覆。
何謂“由原來的上發薪模式轉變爲下發薪”?業內人士解釋,即調整發薪日,比如之前是提前發當月工資,調整爲當月月底發。
那麼調整後,北信瑞豐基金何時發薪水?
一位該公司人士透露,“五月的工資是六月初發。”
同時,北信瑞豐基金表示,“當前公司運營一切正常,公司有信心,通過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繼續穩步前行,爲投資者創造價值,爲員工謀福利,爲社會貢獻力量。”
不過,當記者求證傳言“公司三年沒發年終獎”一事,北信瑞豐基金拒絕對此解釋或評論。
人事動盪
記者發現,北信瑞豐基金的人事變更比較頻繁。
讓業內人士記憶猶新的是2023年8月的一則北信瑞豐基金社會招聘,該公司放出了12類招聘崗位,包括公司總經理、研究總監、固收基金經理、權益基金經理、合規法務經理、人力資源總經理助理、人力資源經理、股票交易員、信用評級研究員、基金會計、基金註冊登記、行政專員等。
這種大量職位的招聘,讓人以爲它是一家剛成立的基金公司,但其實它已成立了10年。
在那一波人事變動中,2023年8月15日,北信瑞豐基金的董事長李永東和總經理趙遠峰同一日離職。
北信瑞豐基金的新董事長和代督察長是夏彬,他是原華夏理財的副總裁。而北信瑞豐基金現任總經理劉曉玲,於2023年12月27日到任。
公開信息顯示,劉曉玲於2002年9月參加工作,是一位市場銷售背景出身的業內人士。她歷任博時基金銷售助理、渠道經理、北方地區大區總監、渠道總監,以及富國基金零售業務負責人、泰康資管公募事業部市場負責人、融通基金副總經理、宏利基金副總經理。
除了2023年8月這波高管大變動之外,在2021年,北信瑞豐基金也曾出現過一波離職潮,當年有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督察長等在內的4位高管,和6位基金經理離職。
最近5年北信瑞豐基金已2次變更董事長。2019年11月26日,第一任董事長周瑞明因工作需要離任;2023年8月15日,第二任董事長李永東也因工作原因離任。
另外,2023年4月,北信瑞豐基金督察長張恩源因個人原因辭職,原董事長李永東代督察長,任期不足半年,換了夏彬代督察長。根據張恩源履歷,其在2021年8月開始擔任督察長一職,任職時間一年多。
基金經理的更迭也同樣頻繁。目前北信瑞豐基金有9位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平均年限爲3.09年。2021年以來,北信瑞豐基金有10位基金經理離任,同期招聘了9位基金經理。目前在職的9位基金經理中,有8位是2020年以後纔在公司任職,包括2位今年剛上任的年輕基金經理。
小基金公司的困境
北信瑞豐基金是當前小微基金公司艱難發展的一個縮影。
北信瑞豐基金成立於2014年3月17日。由北京國際信託與萊州瑞海投資共同發起設立。其中,第一大股東爲北京國際信託,持股比例爲60%;第二大股東爲萊州瑞海投資,持股比例爲40%。
穿透股權結構來看,北信瑞豐基金是一家國企,屬於信託系基金公司。目前市場上共有20家信託系基金公司。
Wind數據顯示,北信瑞豐基金2020年一季度末的管理規模133.95億元,達到近十年巔峰。
但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基金規模降至29.30億元,減少105億元,縮水近8成,降幅高達78.13%,業內排名倒數第18(140/157)。
儘管成立10年,但北信瑞豐基金在行業內沒什麼存在感,加上貨幣基金的規模才29.30億。具體來看,債券型基金佔大頭,24.04億元,佔比82%。
此外,貨幣型基金1.91億元,混合型基金2.46億元,股票型基金0.89億元。
在北信瑞豐基金全盛時期的2021年,其官網顯示,根據海通證券最新發布的《基金公司權益及固定收益類資產分類評分排行榜》顯示,2021全年,北信瑞豐基金權益類綜合收益率27.58%,全市場排名11/149;2021年度,北信瑞豐旗下多隻產品收益排名進入前10%。
Wind數據顯示,目前北信瑞豐基金旗下共有15只基金(A/C類合併計算爲1只,下同),包括2只貨幣型基金,3只債券型基金,7只混合型基金,3只股票型基金。
從收益來看,官網顯示,近一年,5只固收產品全部取得正收益,而10只“混合+股票”型基金中,僅1只正收益,爲北信瑞豐研究精選,今年以來收益爲18.31%,近一年收益10.33%。
提到北信瑞豐基金,估計很多人覺得陌生,但是如果提到招商基金的基金經理陸文凱,估計大家會有一些印象。2020年陸文凱管理的北信瑞豐產業升級排名全市場前1%。在北信瑞豐基金工作期間,陸文凱管理着北信瑞豐產業升級(2018年6月-2022年3月)、北信瑞豐健康生活主題(2021年1月~2022年3月),這兩隻主動權益基金在其任職期間收益分別排在同類前5%、前20%。
2022年3月陸文凱出走後,接任者龐文傑,任職2年多,期間上述兩隻主動權益基金收益排名均跌至同類後5%。
但總體來看,北信瑞豐基金的固收表現出色。
其中一隻債券型基金——北信瑞豐穩定收益基金,撐起了公司的大半江山。北信瑞豐穩定收益基金成立於2014年8月,也是公司成立時間最久的一隻基金,截至一季度末,規模23.65億元,佔公司公募管理總規模的80.72%。
這隻債基業績出色,截至5月21日,成立以來近10年,A類份額收益73.89%,年化收益5.84%,作爲一級債基,業績同類排名前1/5。該基金也幫公司奠定了行業固收領先地位。
根據海通證券發佈的《基金公司權益及固定收益類資產業績排行榜(2023.12.31)》,截至2023年年底,北信瑞豐最近一年固收類基金整體收益率7.60%,最近三年和最近七年固收類基金整體收益率分別爲13.17%和35.47%,近一年維度業績在167家公司中排名第一,近三年和近七年排名分別爲4/131和15/88。
事實上,小基金公司的突圍是一個難題。
截至一季度末,市場上共有157家基金管理人拿到基金管理牌照。其中規模低於30億的18家。
北信瑞豐公募產品管理規模29億元,其中,固收類產品佔比近9成。按照這個規模水平,考慮到基金公司運營的人力資源、平臺、IT信息技術等各種成本,小基金公司顯然很難盈利。
疊加資源有限、品牌影響力不足、運營成本高等問題,在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的情況下,小基金公司可能需要股東持續增資輸血,否則有可能降低公司競爭力,最終導致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造成人事更迭頻繁等惡性循環。
業內人士認爲,未來基金公司亦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優勝劣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