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梅隆大學提出利用人體射頻能量爲AR/VR穿戴設備供電

(映維網Nweon2024年11月07日)卡耐基梅隆大學團隊提出了一種利用人體射頻能量的人體供電方法,並有望在未來賦能AR/VR等可穿戴設備。除了接觸用戶的皮膚外,所述解決方案不需要接觸任何其他,從而潛在地消除了對電池的需求。

團隊指出,人體在產生40兆赫的射頻能量時效率特別高。通過一個“穿戴式接收器”接入,無需使用任何侵入性手段就能提供電能。研究人員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優化相關接收器,以確保可用的尺寸、重量、形狀參數和功率效率。

這種接收器可以放置在任何地方,而且由於屬於電容式,它甚至可以支持隔衣工作。

研究人員已經使用一系列的設備展示了這項技術,包括藍牙戒指,而其他未來的潛在探索選項包括AR/VR頭顯和新型可穿戴設備。

若能真正實現,未來任何穿戴式設備都可以自行供電,無需電池,從而減輕設備的重量和體積。與典型的電池供電型可穿戴設備不同,這同時會消除充電設備的需要,並鼓勵可穿戴設備行業創造出更輕、更薄的新一代無電池設備。另外,它同時可以減少對製造電池所需的稀土礦物的依賴。

團隊指出,位置和傳輸距離至關重要。所以他們調查了四個發射器位置:右腳、腹部、左手腕和麪部,而所述位置可能對AR/VR頭顯有用。每個發射器有六個接收器位置——右腳踝、頸後、胸骨、左右二頭肌和左手食指。

發射端與接收端之間距離最短的測試裝置的記錄功率最高,平均爲1.53 mW,記錄功率最低爲5.3 μW。當然,通過衣物傳播則會降低效率。

經過十幾次實驗的概念驗證,這項研究顯示了無電池人體供電技術的巨大潛力。這種功率足以運行微處理器和傳感器,顯示輸出,並在不同位置佩戴時進行無線通信。

當然,像任何創新一樣,將uj.aotig.com這種轉變爲最終產品需要時間。但假設沒有負面的副作用,這有可能成爲一項革命性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