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組負責人解讀最高檢工作報告:兩個正當防衛案例詮釋“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北京報道3月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應勇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最高檢工作報告。隨後,報告起草組負責人、最高人民檢察院辦公廳副主任楊劍波做客新華網,爲各位網友解讀最高檢工作報告。

楊劍波說,最高檢的工作報告一萬三千多字,雖然內容很多,各有側重,但通篇都聚焦法律監督,着重報告深化刑事、民事、行政訴訟監督,深化公益訴訟檢察,加大檢察偵查工作力度等情況。報告不僅用具體的數據、案件彙報做了什麼,還更加註重深入闡釋檢察機關履職的理念觀念。

覈准追訴137起發案二十年以上命案

報告中“爲大局服務”位置最先、內容最多、篇幅最長。檢察機關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做了哪些工作?

楊劍波說,在維護穩定方面,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和人民安寧擺在首位。對嚴重犯罪保持“嚴”的震懾,堅持什麼犯罪突出就堅決懲治什麼犯罪,依法從嚴懲治故意殺人、搶劫、綁架等嚴重暴力犯罪,突出懲治羣衆反映強烈的盜竊、詐騙、毒品犯罪,切實增強人民羣衆安全感。配合公安機關命案積案攻堅,對137起發案二十年以上的命案依法覈准追訴,讓正義雖久必至、雖遠必達。

在促進發展方面,充分運用法治力量維護經濟秩序、穩定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比如,聚焦服務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制定辦理知識產權案件45項檢察舉措,強化綜合司法保護,加強訴訟環節商業秘密保護,開展涉知識產權惡意訴訟專項監督,促進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聚焦維護金融安全,制定服務保障金融高質量發展檢察意見,保持對涉衆型金融犯罪的高壓態勢,嚴懲洗錢犯罪,爲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謀實策、出實招。報告還體現了服務鄉村全面振興、區域協調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的情況。

在保障善治方面,2023年,檢察機關在犯罪治理、網絡治理、社會治理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全面準確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對涉嫌犯罪但無逮捕必要的,決定不批捕26.6萬人;對犯罪情節輕微,依法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決定不起訴49.8萬人。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一審服判率96.8%,高出未適用該制度案件36個百分點。會同最高法院等制定專門意見,統一全國醉駕執法司法標準,形成行政處罰與刑事追究銜接的醉駕治理體系。

犯罪的追訴者和無辜的保護者

“爲法治擔當”是今年報告中的新提法。楊劍波說,“爲法治擔當”是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內在要求,也是維護法制統一尊嚴權威的客觀需要。最高檢提出,檢察官不僅要做犯罪的追訴者,還要做無辜的保護者。

楊劍波介紹了報告中提到的陳倉搶劫再審抗訴案和“毛某強姦殺人案”。

1997年4月,陳倉夥同他人入室盜竊,被發現後殺人滅口,案發十七年後通過指紋比對被查獲。因其翻供,法院認爲證據間存在矛盾判其無罪,最高檢審查認爲現有證據已形成完整鏈條,能排除合理懷疑,依法提出抗訴,被改判爲死緩。

2006年8月,四川樂山有個流浪女被姦殺,毛某前後作了10次有罪供述。四川檢察機關審查認爲客觀證據不能認定其作案,要求DNA鑑定,發現真兇另有他人,督促公安機關依法釋放並持續跟進監督,十四年後真兇落網。

楊劍波說,這兩個案件非常典型、對比鮮明。

一是案件處理結果對比非常鮮明,第一個案件中陳倉從判決無罪到判決死緩,第二個案件中毛某從涉嫌犯罪到無罪釋放。堅持打擊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統一,不偏不倚,不枉不縱,背後就是檢察機關秉持客觀公正立場的責任與擔當。

二是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屬性體現非常鮮明,這兩個案件發案時間久遠,訴訟程序複雜,檢察機關敢於監督、善於監督,10餘年堅持監督,陳倉案更是四級檢察院接續監督,最終讓有罪者受懲、還無辜者清白,彰顯法治正義,體現監督價值。

三是司法機關共護司法公正非常鮮明,兩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都是因爲指紋、DNA等客觀證據比對一致。公安機關發案時全面取證,在追兇時鍥而不捨;人民法院在證據存在疑問時堅持罪刑法定,在證據形成鏈條時依法有錯必究。這些都體現了政法機關目標一致,同向發力,共同維護司法公正、保障公平正義的不懈努力。

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

民營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楊劍波說,去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我國經濟恢復發展。檢察機關跟進創新服務舉措,對各類經營主體一視同仁對待、依法平等保護,努力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營造更好環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出臺兩個文件。去年,最高檢專門出臺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23條檢察意見,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產權的司法保護,促進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同時針對民營企業關鍵崗位人員職務侵佔、挪用資金、受賄等侵害企業利益犯罪,最高檢還專門出臺12條檢察舉措,促進健全民營企業內部反腐機制。

深化三項舉措。一是持續清理涉企“掛案”。對那些公安機關既未撤案又不移送審查起訴、長期擱置的刑事案件,與公安機關共同清理、督辦,讓長期處於涉案狀態的企業“放下包袱、放手發展”。二是深化涉案企業合規改革。對企業及其負責人涉經營類犯罪的,督促作出合規承諾、切實整改。三是發佈企業法律風險提示。最高檢結合司法辦案,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多發的訴訟風險進行分析,發佈四個方面38條提示,四級檢察院一體推進,促進民營企業預防法律風險。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近期,電影《第二十條》熱映,正當防衛成爲熱詞,公平正義備受關注。最高檢報告點到了兩個正當防衛案例,再次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楊劍波說,最高檢報告再次引用2個正當防衛案例,連續6年在報告中向社會釋放“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強烈信號。

第一個案件是湖北某棋牌室管理員正當防衛案。劉某酒後在一棋牌室鬧事被勸離。次日,劉某酒後持菜刀到棋牌室“討要說法”,把刀架在管理員脖子上揚言行兇,管理員用手架開菜刀並試圖奪刀,在爭奪過程中將行兇者劃成輕傷。湖北檢察機關審查認爲,棋牌室管理員的行爲屬於正當防衛,依法不批准逮捕;同時對涉嫌尋釁滋事罪的劉某監督立案,提起公訴後被判有期徒刑。

第二個案件是廣西某快餐店老闆正當防衛案。黃某以在快餐店吃飯被打、老闆負有責任爲由,多次索要賠償,被他人勸離。當日下午,黃某再次到店內,拿出一把菜刀砍傷老闆妻子致重傷,並持刀衝向老闆。老闆從洗菜間拿起兩把菜刀和黃某對砍,並呼叫店外羣衆報警。黃某被砍傷,後經搶救無效死亡。廣西檢察機關審查認爲,快餐店老闆的行爲屬於正當防衛,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

楊劍波說,這兩個案件中,棋牌室管理員、快餐店老闆面對持刀行兇的不法侵害人,一個將對方劃成輕傷,一個造成對方死亡,從形式上符合故意傷害罪的特徵。那麼,如何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對檢察機關是巨大考驗。

從正當防衛的認定來看,湖北、廣西檢察機關沒有采取事後標準來苛求行爲人的應激反應,沒有因爲出現不法侵害人受傷或死亡的後果而息事寧人,而是堅持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適用刑法第20條第3款(對於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等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採取防衛行爲,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依法認定屬於正當防衛,再次彰顯“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從檢察機關的履職來看,湖北、廣西檢察機關分別作出不批准逮捕決定、不起訴決定,一個案件進行立案監督,集中體現了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憲法定位。同時,這兩個案件只是檢察機關日常履職的縮影,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審查認定屬正當防衛依法不捕不訴261人,同比上升25.5%,持續引領了正當防衛理念。這些案件的高質效辦理,生動詮釋了檢察機關是公平正義的捍衛者,也是法治理念的引領者。

用法治力量推動網絡清朗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在用法治力量推動網絡清朗方面,檢察機關做了哪些工作?

楊劍波說,從檢察辦案情況看,網絡犯罪持續上升,形勢仍然嚴峻。針對人民羣衆深惡痛絕的種種網絡亂象,去年最高檢專門制定《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網絡法治工作的意見》,統籌運用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強化一體履職,協同推進網絡空間綜合治理。在用法治力量推動網絡清朗方面,有針對性地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針對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電詐網賭,最高檢會同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5起重大跨境電詐犯罪集團案件,隨着涉緬北電信網絡詐騙人員陸續遣返回國,有些案件相繼進入檢察環節,去年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同比上升66.9%、起訴網絡賭博犯罪同比上升5.3%,反映了打擊電詐網賭的成效。

二是針對網絡暴力“按鍵傷人”等違法犯罪,最高檢會同最高法院、公安部制定《關於依法懲治網絡暴力違法犯罪的指導意見》,對在網上肆意造謠誹謗、謾罵侮辱、“人肉搜索”等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維護公民權益,維護網絡秩序。

三是針對“網絡水軍”造謠引流、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參與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對一些收集負面輿情,製造負面新聞,進行敲詐勒索等典型違法犯罪行爲堅決予以打擊。

打出這套“組合拳”,目的就是要警示“越界”網民: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