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臺積電被炸後果 德媒:臺海緊張已成歐洲晶片供應最大風險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指出,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成爲歐洲晶片供應的最大風險,擔心臺積電廠房附近發生爆炸,將波及德國汽車業。(圖/路透社)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日前指出,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緊張關係已經成爲歐洲晶片供應的最大風險,報導擔心臺積電廠房附近發生爆炸,指出假使臺灣晶片業停擺,大陸的電子廠幾天內就得關門,導致數百萬人失業,全球沒有其他國家可以取代臺灣晶片業的地位,該文作者因此建議歐盟必須力推晶片產業本土化。

德國《商報》12日撰文指出,全球1/5的晶片來自臺灣,不過鑑於臺海緊張,這項事實令人擔憂,尤其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重申兩岸統一,蔡英文總統強硬迴應,報導擔心兩岸間的口水戰可能演變成有戲劇性後果的有形紛爭。

德國之聲引述《商報》報導指出,歐洲企業如同其他國家,相當依賴臺灣製造的最先進工業晶片,這種依賴在兩岸緊張的局勢下是相當「危險」的。

「只要發生一次時間稍長的停電,高度敏感的晶片產業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商報》舉例日前德國東部工業重鎮德勒斯登(Dresden)發生20分鐘停電,導致當地的英飛凌工廠必須人工檢驗每一塊晶圓。

報導假設,如果新竹臺積電工廠附近有炸彈爆炸,整條產業鏈被炸燬,將波及德國的汽車業。報導指出,製造一枚晶片需要幾個月時間,有上百道程序,任何一個環節停擺,都可能導致整條生產線延遲幾星期甚至數月。此外,目前全球晶片需求吃緊,稍微波動都會導致供應嚴重緊張。

報導還指出,一旦臺灣晶片業停擺,幾天內大陸的電子廠也得關門,屆時將導致數百萬人失業。雪上加霜的是,目前晶片庫存非常少,現階段也還沒有其他國家可以取代臺灣晶片業的地位。

報導指出,統一臺灣是中國大陸的歷史目標,北京恐怕會爲此不惜犧牲經濟,建議歐盟應該力推晶片產業本土化,還強調目前時間「非常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