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李子柒新年願景登上人民日報,答案在一步步“出活”中
錨定願景,不停出活,就會離願景變現越來越近
“河山添錦繡,星光映萬家。”走進2025年的時光裡,你的願景是什麼?1月1日,王蒙、尚長榮、於和偉和李子柒等人在《人民日報》上分享了他們的新年願景。
王蒙說,要再訪新疆,去看一位老師,有朋到遠方找,不亦樂乎?於和偉說,“自信地向世界講述我們的故事,是我的願景”。劉紅巖說,只要還能走得動,“(巡護長城)這條路我會一直走下去”。李子柒說,希望傳統文化被越來越多的人看見和喜歡……
他們年齡不同,所處行業不同,願景不同,但有個共同點,都心存熱愛,對新的一年滿懷熱忱,都渴望活得熱烈,正如自稱“‘小小老老’的寫作人”的王蒙先生所稱,他仍然是一直耕作着的那頭牛,牛啊,不敢放鬆的是“出活兒”。
“出活兒”這個表述,讓人怦然心動,擊節叫好。無論我們從事什麼工作,無論我們抱持什麼願景,“出活兒”都是安身立命之本。出力,才能“出活兒”;“出活兒”,才能出彩;“出活兒”,才能活出想要的人生。
作家劉震雲回憶童年,動情地說:“作爲一個村裡的孩子,村裡的人日復一日地種過玉米的種子、小麥的種子、棉花的種子……唯獨沒人給他種下過‘文學的種子’。”未被種下“文學的種子”,卻能成爲文壇大家,劉震雲成功的秘訣在哪裡?出活。如其所稱,堅持下去就特別重要,堅持和忍耐有時也是一種才能。
人的起點不同、興趣不同、“配置”不同,境遇也有所不同,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像王蒙、劉震雲那樣保持高質量的出活。但是,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深耕人生,默默出活,都可以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努力過上儘可能“高配”的生活。
由此聯繫到新年願景。新的一年,人們總是習慣於立個flag。北京大學教授榮新江的“把收集的粟特碑誌、文物的研究成果奉獻出來”,是願景;演員於和偉的自信地“講述我們的故事”,是願景;長城保護員劉紅巖的“10年,20年,30年,我依然會守着這段長城”,也是願景。
每個人都有願景,或盛大或微小,或宏闊或“瘦窄”,因人而異。錨定願景,不停出活,就會離願景變現越來越近。“生活的理想,就是爲了理想的生活”,何以抵達理想?說到底,靠的是一步步“出活”。
也要看到,不是所有的願景都能實現。每至歲末,盤點一年的收成,很多人都充滿遺憾,覺得年初立下的flag幾乎都沒能完成。其實,不必懊喪,努力便已無悔。
英國作家伍爾芙說過,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裡供人觀賞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義也許永遠沒有答案,但也要盡情感受這種沒有答案的人生。在追逐夢想的路上,竭力衝刺,便賦予了生命以價值。
日子細碎,煙火漫卷。每一天的全力以赴,都是對生命的負責,對未來的厚愛。王蒙在回顧2024年時用了一個詞:撒歡。年過九旬,仍如此進取。每一個當打之年的人,有何理由不抖擻起來?在築夢路上撒個歡,在雪地裡撒個野,讓生活更有張力,支棱起來,有何不可?
新的一年,你的願景是什麼?無論是什麼,都請你儘量過得灑脫,都努力向前看。致敬所有頂天立地卻平凡普通的人,“敬你彎着腰,上山往高處走,頭頂蒼穹,努力地生活”。致敬心懷夢想的你,致敬潛力耕耘的你,致敬熱愛生活的你。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王石川
(來源: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