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手機在華銷量大跌24%,國產大漲蘋果大跌該咋看?

在世界手機市場上,蘋果的龍頭地位可謂是有目共睹,就在最近龍頭蘋果卻被傳出手機在華銷量大跌24%的消息,就在此時華爲銷量大漲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面對着蘋果的大跌和華爲的大漲,我們到底該如何分析?

一、冰火兩重天的蘋果與華爲

據參考消息的報道,最新數據顯示,受激烈競爭和價格壓力的影響,蘋果公司今年前六週在中國的智能手機銷售量出現下滑。

報道稱,"對比法"技術市場研究公司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六週蘋果公司的iPhone在中國的銷量同比下滑24%,使這家美國科技巨頭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市場的市場份額跌至第四位。

中國競爭對手華爲的銷售量同比增長64%,主要受Mate 60系列手機的需求推動。華爲以17%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高於上年同期的9%。

數據顯示,另一家中國競爭對手vivo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

報道稱,"對比法"技術市場研究公司的一位分析師說,除了華爲的復興外,蘋果也在與OPPO、vivo和小米的"激進定價"作鬥爭。由於iPhone新機型缺乏突出的功能,消費者似乎會在更換新機型之前保留舊機型更長時間。

據澎湃新聞的報道,Counterpoint認爲,蘋果的iPhone在今年頭幾周表現不佳,主要來自中國本土手機廠商的競爭,其中,iPhone在高端市場來自華爲手機的競爭,在中檔手機市場又受到來自OPPO、vivo和小米等公司採取的激進定價的擠壓。

"儘管iPhone 15是一款很棒的設備,但它與之前的版本相比沒有重大升級,所以消費者覺得現在可以繼續使用老一代iPhone。"Counterpoint一位分析師表示。

蘋果2024財年第一財季(截至2023年12月30日的自然季度)中國區開始表現不佳。財報顯示,蘋果大中華市場營收規模爲208億美元(約1493.4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跌13%,低於預期的235億美元。

不只中國市場,外界對蘋果今年在全球表現都表現出擔憂。日前,高盛對其最佳買入名單進行了調整,將蘋果公司從名單中除名。這一決定主要基於蘋果公司股票近期表現不佳,以及市場對該公司主要產品需求疲軟的擔憂。資本市場上,自2023年6月以來,蘋果公司的股價幾乎停滯不前,而同期標普500指數卻上漲了近22%。這種明顯的反差使得蘋果公司在高盛的最佳買入名單中顯得格格不入。

二、華爲大漲蘋果大跌該咋看?

近期,2024年前六週,蘋果公司在中國的iPhone銷量同比下降24%,在中國智能手機供應商中排名第四,市佔率大幅下降。這一消息無疑在科技圈內引起了軒然大波。與此同時,華爲的銷量卻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蘋果手機在華銷量的大幅下滑?華爲的大漲又該如何解讀?

首先,蘋果創新不足引發換機動能減弱。近年來,業界普遍認爲蘋果公司在產品創新上的步伐有所放緩,尤其是相對於華爲等中國本土品牌的快速迭代和技術創新。iPhone新機型雖然在硬件配置、系統優化上仍然保持較高水準,但消費者期待的顛覆性創新卻相對較少。自從iPhone X之後,蘋果似乎陷入了一種設計和技術上的"舒適區",後續的幾代產品在外觀和功能上的變化都相對較小。這種缺乏突破性創新的情況導致了消費者對蘋果手機的換機動力逐漸減弱。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消費者對新鮮事物的追求更加強烈,一旦蘋果手機失去了創新的吸引力,銷量下滑幾乎成爲必然。

特別是隨着技術進步的邊際效應遞減以及消費者對智能手機功能需求的日益多元化,缺乏足以刺激用戶更換新機的重大亮點成爲了制約蘋果銷售增長的關鍵因素。此外,高昂的售價也使得部分潛在用戶在權衡性價比之後選擇了觀望或轉向其他品牌。

其次,華爲高增長在高端市場開始擠壓平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智能手機市場,這句話同樣適用。當其他手機制造商都在紛紛推出具有競爭力的新品時,蘋果如果停滯不前,就會被市場淘汰。

這些年,華爲等國產手機品牌異軍突起,在技術研發、產品設計、營銷策略等方面不斷突破,尤其是在5G、影像系統、快充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顯著優勢。華爲Mate系列和P系列新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受到熱烈追捧,更是在國際市場上與iPhone直接較量,並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這導致了蘋果市場份額被進一步擠壓,尤其是在高端市場的競爭中,華爲的競爭力顯著提升,吸引了原本可能購買iPhone的用戶羣體。

此外,華爲還通過構建完整的生態系統,提升了用戶體驗。從手機到平板、電腦、智能穿戴設備等多個領域,華爲都在積極佈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智能設備互聯方案。這種生態優勢使得華爲在與其他品牌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第三,安卓陣營已經有了全面對抗蘋果的實力。除了華爲,小米、OPPO、VIVO等品牌也在不斷推出高性價比的產品,並且在品牌建設、渠道拓展和服務體系上不斷提升。伴隨着Android系統的不斷成熟和完善,其與iOS系統之間的體驗差距逐漸縮小,同時開放生態帶來的個性化定製和本地化服務優勢,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傾向於選擇國產品牌。尤其對於年輕消費羣體而言,他們對新鮮事物的追求和對價格敏感度更高,這也加速了蘋果市場份額的流失。

從技術來說,Android系統的開放性使得這些手機廠商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反饋迅速調整和優化產品,從而滿足不同用戶羣體的需求。相比之下,iOS系統的封閉性限制了蘋果在個性化定製和功能拓展方面的發揮空間,這使得iOS的優勢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

第四,降價營銷雖然有效卻持久性存疑。面對銷量壓力,蘋果採取了一系列的營銷措施和降價促銷活動,以提振市場需求。然而,長期依賴於品牌溢價的蘋果一旦開啓大幅度降價,雖能在短期內刺激部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但這同時也可能損害品牌形象,影響未來產品的定價策略和利潤空間。更重要的是,單純的降價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即如何持續吸引並鎖定消費者,特別是當消費者越來越注重價值感知而非單純的價格時,一旦產品本身無法吸引消費者,那麼營銷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因此,我們可以認爲降價促銷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費需求,但過度依賴價格手段可能會損害品牌形象和產品定位。

第五,蘋果的核心難點依然是如何重塑消費者信心。蘋果真正的挑戰在於重振消費者對其創新能力的信任,並重新確立其在全球智能手機領域的領導地位。這要求蘋果加大研發投入,確保未來產品具有革命性的突破,並在軟件和服務生態系統層面深化佈局,提供無可替代的用戶體驗。此外,適應中國市場特性,加強本地化服務,提升品牌形象,也是蘋果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只有這樣,蘋果纔能有效抵禦競爭對手的衝擊,穩定並擴大市場份額,從而走出當前銷量下滑的困境。

因此,蘋果手機在華銷量大跌24%的背後反映出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市場格局的深刻變革與品牌挑戰。對於蘋果來說,這次的危機並不小,如何應對正在考驗着庫克帶領的蘋果管理層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