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谷建設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

爲期一個月的“教育助力農業中關村建設暨首都大學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進入收官階段。近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速農業中關村建設——千名大學生集中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活動在平谷舉行,來自京內外62所高校的千餘名大學生集體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爲自己的社會實踐畫上圓滿的句號。活動現場,平谷區委副書記、區長狄濤表示,平谷區將打造大學生在京創新創業的“第一站”,建設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打造從教育到創業的直通車。

千名大學生深入田間走訪調查

自7月4日實踐活動啓動以來,來自京內外62所高校的1193名大學生深入物流新馬坊、峪口創新工場、食品營養谷、美麗的梨樹溝、村播學院等地,通過走訪調查、田間勞作、直播助農等方式,形成了1部舞臺劇、2場匯演、3場千人村課、50餘項校地合作意向項目、200餘份報告、千部短視頻、萬場直播,爲平谷農業中關村建設和鄉村振興貢獻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來自北京工商大學釀酒工程系的學生王碩利用自己所學專業調製了大桃果酒,“當地原本也有幾款大桃酒,我嚐了之後覺得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王碩調查發現,當地的大桃酒以半乾型和幹型爲主,口感中缺少大桃本身的鮮美。爲了找到最適合釀造大桃酒的原料,王碩跑遍了大華山鎮的各個桃園,仔細收集了每款大桃的指數後分別進行釀造試驗,最後選定了以黃油桃作爲原料來釀酒。“黃油桃本身很甜,而且糖度轉化效率很高,釀出的酒口感和香氣都非常濃郁,酒的顏色清澈透明,非常漂亮。”在此基礎上,大華山鎮與北京工商大學共建了高酒精度桃酒及桃味啤酒釀造項目,延長了大桃的產業鏈。

課題制管理精準匹配需求

經過一個月的實踐活動,類似桃酒釀造項目這樣的合作成果,高校與平谷區各實踐單位形成了50餘個。

爲了讓大學生的實踐更有針對性,活動採用了課題制管理方式,精準匹配鄉鎮需求,確保每個專業院校團隊都能有效對接基層的實際需求,引導大學生們選準小切口,解決真問題。比如,在山東莊鎮,中國戲曲學院實踐團隊就依託專業特長,錄製紅歌、創作紅劇、拍攝紅色故事紀錄片,打造了藝術紅谷、研學紅谷、生態紅谷;在馬昌營鎮,北京化工大學以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助力攻堅鎮域“水、土、氣”治理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千名大學生還化身“鄉村主播”,爲平谷大桃代言,爲大桃品牌建設和銷售工作擴了流量,提了銷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平谷大桃早桃品種,通過電商渠道銷量佔到總銷量45.4%,較去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

科技小院實現鄉鎮全覆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支撐,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狄濤表示,這對平谷建設一流農業中關村,打造具有全國引領力和全球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的啓示作用。

狄濤介紹,今後,平谷區將持續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構建優良的創新生態,加快建設一流農業中關村的步伐。平谷區將打造教育科技人才融合發展的“國家隊”,推動重大農業科技成果在平谷區落地轉化,打通農業科技成果向市場轉化的“最後一公里”。同時,還將打造大學生在京創新創業的“第一站”,建設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打造從教育到創業的直通車,爲同學們搭建15000平方米,可容納700人同時辦公的創業空間,爲大家提供創業服務、創新孵化、成果轉化的一站式優質服務。爲農業科技人才紮根創業提供平臺,打通從學校到創新創業的“最後一公里”。

此外,平谷區還將打造產教融合的“試驗田”和人才聚集的“新高地”,加速佈局科技小院,實現全部鄉鎮全覆蓋,推動以教育助力產業發展,形成集農業科技創新、技術示範推廣、人才培養於一體的科技服務平臺。

文/本報記者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