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王船化為公共藝術 南州人手做幸福王船暖送老車站
屏東南州車站天花板掛滿110艘「幸福王船」,王船上繪製蓮霧花、苦瓜、香蕉、水煎包、王船等南州生活意象,延續王船爲南州帶來的向心力。記者陳宛茜/攝影
屏東「迎王船」祭典在今日凌晨的「南州燒王船」儀式中畫下句點。然而當遊客來到屏東南州車站,擡頭一看,天花板掛滿「幸福王船」,王船上繪製蓮霧花、苦瓜、香蕉、水煎包、王船等南州生活意象,延續王船爲南州帶來的向心力。宗教的王船凡人無法參與建造,然而南州車站的「幸福王船」,卻是由來自南州14村落的300名鄉親學子攜手打造,將民俗祭典化爲公共藝術,是一次充滿創意的嘗試。
「屏東燒王船」如今已成臺灣人盡皆知的祭典。屏東燒王船 (屏東迎王文化祭典)有三個地點,包括小琉球三隆宮、東港東隆宮與南州鄉溪州代天府。三年一科的南州迎王祭典是南州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儀式,祭典期間,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擺上「十菜碗」與祭改用的替身紙人,卻沒有機會參加王船的建造。臺灣好基金會、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南州鄉公所發起的「南州‧幸福王船」共創計劃,邀請永續設計師韓世國擔任設計統籌,引導鄉親動手打造自己的王船,在船身印上屬於南州的記憶符號。
「幸福王船」設計建造時間約三個半月。韓世國表示,臺灣好基金會根據進駐南州8年的經驗,先蒐集南州70個本土IP,包括菜市場的水煎包、迎王船的代天府、廟裡「風調雨順」的牌匾、苦瓜、蓮霧花與香蕉等,再跟染織工藝師林潔怡合作,將這些IP透過鄉親的雙手絹印、「放」進每家每戶專屬的「幸福王船」,並寫上祝福字句,打造屬於自己的南州日常幸福回憶。
「南州‧幸福王船」共創計劃走進南州3所國小、1所國中、車站、農場、農會、市場、公司與社區關懷據點,舉辦20場絹印工作坊,帶領孩子和鄉親用自己的雙手絹印出南州的幸福意象,組成110艘承載幸福回憶的幸福王船。打響南州苦瓜苗名號的黃盛增,其所親手打造的「幸福王船」便絹印上苦瓜。
而整個建造過程以永續爲考量,韓世國設計結構簡潔、操作方便的簡易版王船,船身由寶特瓶回收布料做成,展覽完畢還可由各家戶收藏。他表示,希望此一共創計劃「設計的成份降到最低,在地的成份提到最高」,讓「幸福王船」成爲在地人情感的連結。
今年是南州車站一甲子。早年因製糖產業高度仰賴鐵路運輸,南州車站是南州人出入門戶,也是少數仍保留70年代建築風格的火車站,預計年底改建。在告別一個時代前,南州鄉親一起打造公共藝術版的「幸福王船」送走舊車站,既爲南州祈福,也爲臺灣祈福。
臺灣好基金會董事長柯文昌表示,如何把南州的美呈現出來,是臺灣好過去8年不斷思考的課題。三年一科的迎王祭是南州重要的祭典,臺灣好希望透過永續設計、藝術創作,引領300多位鄉親運用自己的雙手,呈現南州的特色;也透過共創的過程,把自己對故鄉的感情凝聚起來。「地方祭典只是一個開始。」他形容這是一次實驗,南州有「各種無法想像的空間」與「各種無法想像的條件」,希望大家一起摸索,希望讓南州的美「讓臺灣驚豔、讓世界驚豔」。
屏東南州車站天花板掛滿110艘「幸福王船」,王船上繪製蓮霧花、苦瓜、香蕉、水煎包、王船等南州生活意象,延續王船爲南州帶來的向心力。記者陳宛茜/攝影
臺灣好基金會根據進駐南州8年的經驗,蒐集南州70個本土IP,包括菜市場的水煎包、迎王船的代天府、廟裡「風調雨順」的牌匾、苦瓜、蓮霧花與香蕉等。記者陳宛茜/攝影
打響南州苦瓜苗名號的黃盛增,親手打造的「幸福王船」便絹印上苦瓜。記者陳宛茜/攝影
臺灣好基金會、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南州鄉公所發起的「南州‧幸福王船」共創計劃,邀請永續設計師韓世國擔任設計統籌,引導鄉親動手打造自己的王船,並在船身印上屬於南州的記憶符號。記者陳宛茜/攝影
三年一科的南州迎王祭典是南州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儀式。記者陳宛茜/攝影
三年一科的南州迎王祭典是南州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儀式,祭典期間,家家戶戶都在門前擺上「十菜碗」與祭改用的替身紙人。記者陳宛茜/攝影
三年一科的南州迎王祭典是南州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儀式。記者陳宛茜/攝影
三年一科的南州迎王祭典是南州人生活中最重要的宗教儀式。記者陳宛茜/攝影
今年是南州車站一甲子。早年因製糖產業高度仰賴鐵路運輸,南州車站是南州人出入門戶,也是少數仍保留70年代建築風格的火車站,預計年底改建。記者陳宛茜/攝影
臺灣好基金會、聯發科技教育基金會、南州鄉公所發起的「南州‧幸福王船」共創計劃,邀請永續設計師韓世國擔任設計統籌,引導鄉親動手打造自己的王船,並在船身印上屬於南州的記憶符號。記者陳宛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