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夫妻照顧過16名寄養童 疫情間愛更不停歇

屏東家扶中心的寄養童小晴(化名)已兩歲多,終於能穩穩地坐着,更開始學習學站立及走路,讓寄養爸媽高興不已。(屏東家扶中心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屏東家扶中心的寄養童小晴(化名)已2歲多,終於能穩穩地坐着,更開始學習學站立及走路,讓寄養爸媽高興不已。寄養媽媽邱素麗7個月前接手照顧小晴,小晴雖快2歲,但發展卻仍停留在不到1歲嬰兒時期,經過7個月的細心照顧,終見小晴的進步是寄養爸媽黃招仁、邱素麗最大的喜悅。

寄養童小晴因爲兒虐而寄養安置,剛安置的小晴四肢全是蚊蟲叮咬痕跡,不會說半句話,只會發出嗯啊喔的聲音,沒有任何表情,也很少有反應,只是呆滯地看着一個地方,並有癲癇,很令人不捨的小女孩。

接手照顧的屏東家扶寄養家庭黃招仁、邱素麗夫婦接下小晴時,縱使知道照顧歷程會很辛苦且不容易,但仍接下寄養愛的使命。

小晴初安置時,正值新冠疫情高峰期,致各醫院早療門診暫停療育課程,無法讓小晴接受專業的治療,然而寄養愛不停歇,寄養爸媽以過往19年的寄養服務照顧經驗及每年寄養家庭訓練課程,再透過尋找網路上與早期療育相關資料,寄養媽媽先從食物着手,增加小晴的營養攝取,加上每天手腳的肌力運動,且要定時按摩舒緩肌肉組織,更添購療育器材幫助小晴。

雖然小晴暫未接受專業早療課程,但在寄養家庭的照顧下,其能力已明顯提升,寄養社工潘彥岑表示,小晴已經能主動說爸爸、謝謝,也會做出謝謝、再見等動作,更令人感動的是四肢無力的情況獲得大幅改善,甚至已開始學習扶着牆壁走路,與寄養爸媽玩起丟球遊戲。

屏東家扶社工潘彥岑說,寄養家庭細心的付出與陪伴,在尚未有專業早療課程介入,小晴的進步讓衆人見證寄養愛不停歇的奇蹟。

屏東家扶潘彥岑社工表示,黃昭仁、邱素麗兩夫婦過去照顧過16名寄養童,以學齡的孩子居多,有智能障礙、過動症、性創傷等兒少,當寄養社工詢問寄養父母時是否能接手照顧小晴時,2人義不容辭地立刻答應,並馬上添購許多嬰幼兒用品;邱素麗說:「愛的付出不分年齡,只要寄養童有需要,寄養家庭一定使命必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