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源減少 北美院線生存隱憂加劇

這個夏季,北美暑期檔勢頭強勁;然而,另外一邊,全球第二大院線商、帝王院線(Regal Cinemas)母公司Cineworld不久前正式提交了破產申請。人們不禁要問,今年好萊塢從春天到暑期檔,誕生了一系列票房大片,如《侏羅紀世界3:統治》《奇異博士2:瘋狂多元宇宙》和《小黃人大眼萌:神偷奶爸前傳》等,Cineworld爲何會在此時申請破產?實際上,正是個別單部影片的火爆,掩蓋了北美院線行業醞釀已久的危機。

8月底,暑期檔開始進入尾聲,北美院線公司就在擔心,未來數月可能會出現新片匱乏的局面。不僅如此,分析人士還預測,也許電影行業更應該爲明年感到擔憂。

2023年似乎有不少備受關注的大片待映,無論是漫威的第3部《銀河護衛隊》,還是期待已久的《奪寶奇兵5》,抑或是湯姆·克魯斯再次搏命出演的《碟中諜7》,都可能吸引大批觀衆。但總體而言,定於在北美院線上映的影片數量仍低於新冠肺炎疫情前的年份,這對院線行業的恢復和發展是個隱憂。

目前已知約有40部電影計劃於2023年上半年在北美地區大規模上映。康姆斯科分析公司(Comscore)的數據顯示,這一數字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37%。2019年是未受疫情影響的最後一年,當年上半年,有63部影片在北美影院大規模公映。(編者注:“大規模公映”一般指在北美範圍至少1000家影院上映。)

雖然未來數月內可能還會有一些影片加入明年的排片計劃,但就目前而言,定於2023年上半年公映的影片中,大製作的影片並不算很多。這就意味着,明年的情形和今年相差無幾——今年上半年,僅有41部影片大規模公映。

這對院線顯然是個壞消息,院線收入的多寡直接依賴於每月上映的大片數量。目前的秋季檔就是一段大片空白期,華納兄弟的《黑亞當》(Black Adam)、漫威的《黑豹2:瓦坎達萬歲》(Black Panther: Wakanda Forever)等下一批大製作影片,要等10月底和11月初纔會上映。

夾在大片空白期上映的電影中,不排除個別影片可能會憑藉優秀口碑獲得超過預期的票房突破。但仔細觀察今年的美國票房排行榜,就會發現一個更值得關注的問題,分析人士將之稱爲“電影收入的不平等”。

今年暑期檔,票房最高的前10部電影,佔美國國內總票房的64%。其實,早在疫情暴發前,大製作影片在票房上的壓倒性優勢就在不斷增加。進入後疫情時代,票房最高的影片和其他影片之間的距離也在越拉越大。

隨着上映影片減少及觀影人數逐次下降,每部影片的權重變大,而有些影片根本無力分擔這些權重。美國金融服務公司高宏(Cowen)在7月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像《兇火》(Firestarter)、《男人》(Men)這樣的小成本影片試圖填補空白期,但其票房表現卻無法激起明顯水花。安排更多的影片‘插空’上映,是否會大幅增加整體票房,目前尚不可知。”

不過,有幾部中等製作影片幸運地在暑期檔上映後成爲熱門。比如,《貓王》(Elivis)、《迷失之城》(The Lost City)、《不》(Nope)3部影片,它們的預算在6500萬美元—8500萬美元之間,但北美票房均超過1億美元。甚至布魯姆豪斯製片公司的低成本驚悚片《黑色電話》(The Black Phone)也取得了將近9000萬美元的票房佳績。

這4部影片有優異的票房表現並非沒有原因,它們在爛番茄網站上的評分都在80%左右,相比之下,《兇火》的評分只有10%。如果一部影片上映後取得不錯的口碑,或者有具備票房吸引力的大牌明星加盟,如《迷失之城》裡的桑德拉·布洛克和《貓王》裡的湯姆·漢克斯,那麼這部影片就算只是爲調劑檔期而上映,觀衆也會買賬。

只要影片選得恰當,製作水平也合格,那麼將更多的電影放在院線上映,還是有可能增加票房收入。

分析人士指出,就連Netflix也可以通過院線公映影片開拓收入來源。比如,今年7月上線的《灰影人》、將於年底上線的《利刃出鞘2:玻璃洋蔥》等幾部有一線明星主演的電影,包括已在6月上線且取得不俗反響的《必勝球探》(Hustle),如果Netflix能認認真真將這些電影推上大銀幕,它們也會是票房“潛力股”。

隨着家庭錄像和電視重播等舊式收入來源的枯竭,以及華爾街對全面登陸流媒體這一發行方式越來越懷疑,電影公司確實有必要重新考慮電影發行策略。在當前階段,院線被迫爲了生存下去而掙扎,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投稿請發送至郵箱:

zongyiweekly@163.com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鏈接。更多資訊請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