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職業化系列(二)不只要求選手數量 更要實力頂尖
▲臺灣頂尖球員數量是否足夠支撐職業聯賽?(圖/翻攝自世界男排聯賽官網)
臺灣排球企業聯賽即將邁入第13季,但球迷期盼的「職業聯賽」卻始終沒有進一步的發展,中華民國排球協會秘書長章金榮表示,選手來源不足是一大障礙。
儘管排球在臺灣參與人口不亞於棒、籃球,大專院校不只校隊,系隊也蓬勃發展,永信杯更有300多隊報名參賽,不過章金榮指的「選手」是參加職業聯賽的頂尖球員。
「頂尖選手的數量還是不足。」章金榮說,「就算以4支職業隊來講,也不能只有一隊12人,剛好48人,還要考慮一、二隊的機制。」若是在選手不夠的情況下貿然職業化,最後可能會造成強弱差距、比賽內容不精彩的情況。
而且選手數量不足也造成國內較少「看板型」的明星球員,間接影響球迷關注程度,也導致市場效果不佳,企業投入意願降低的情形。
▲企業排球聯賽。(圖/中華排協提供)
臺灣排球受限於環境、風氣等因素,發展職業聯賽顯得相當困難,外界也將矛頭指向排球協會,抨擊協會未盡本份;不過章金榮強調:「職業聯賽並不在協會的「主要」工作項目內。」這句話雖然現實,但也確實如此。
協會主要負責工作爲發展基層排球以及國家隊、國際賽事宜,建立職業聯賽並非「主要」負責事項,而放眼全世界,許多職業聯賽通常也都是實行公司化營運,由獨立的團隊處理聯賽營運、推廣以及管理。
不過也不能因此撇清關係,畢竟協會與職業化仍有着相當密切的連結,協會負責培養基層讓職業聯賽有球員;職業聯賽則給予球員保障以及技術提升,再協助協會徵召球員征戰國際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