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景氣衰退邊緣 結束升息
(圖/新華社)
歐洲的經濟已連續四季近乎零成長,明年的預測也不樂觀,這造就今年10月26日,歐元區央行首度停止1年多來連續10次的升息。歐元區20個國家維持歐元成立25年以來最高的基準利率4%,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Lagarde)表明因爲景氣減緩的本身抑制物價上漲,因此歐洲央行可能不再需要以升息的方式降低通膨。基於這段聲明,歐元區這一波的升息循環應已告一段落。
另外,英國央行繼美國11月1日再度暫停升息後,於次日同樣宣佈第2次停止升息,將其基準利率維持在15年來最高水準的5.25%。英國央行總裁貝利(Bailey)發表聲明表示雖停止近2年來14次的升息,但因通膨率仍舊太高(6.7%),因此即使今年英國經濟也是近乎零成長,但英國央行短期內不考慮降息,而要將目前的高利率水準維持一段更長久的期間。
歐元區及英國的經濟下滑,很大成分是源於升息,但即使停止升息,景氣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反轉。例如自從升息以來,英國的房貸利率自原來的2%調高至3%,預估明年將達到4%;房貸利率上升的幅度其實遠低於美國(美國房貸利率自去年3月升息前的3.2%,上升至目前的8%),但因英國的房貸利率多數是浮動利率,不像美國往往是30年期固定利率,因此英國民衆受到的升息影響較大,尤其英國通膨仍高,消費下降的幅度也因此較大。
此外,持續1年多來的俄烏戰爭更造成歐洲企業與民衆心理的不安。廠商存貨增加及利率走升的狀況下,歐洲中小企業及個人貸款需求隨之下降。依據一份歐洲央行的調查報告,今年第四季歐元區的企業和個人貸款意願,雙雙大幅下降,甚至低於2008年金融海嘯時的水平。消費及投資的經濟成長雙引擎,也因此對景氣無法產生貢獻,目前預測歐元區明年的經濟成長大約也僅有0.2%左右。
身爲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不但自去年至今已出現好幾季的經濟負成長,更在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最新報告中,被預測今年全年成長率將爲負0.5%,成爲全球經濟表現最差的大型經濟體。疲弱的整體歐洲經濟,確實不具備繼續升息的條件。
但是,歐洲的通膨問題其實尚未解決,若無法升息抗通膨,則明年有可能陷入通膨與衰退並存的「停滯性通膨」狀態。歐洲通膨目前普遍高於美國(美國9月分CPI爲3.7%,歐元區4.3%,英國則仍高達6.7%),但經濟成長卻遠不如美國(美國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率4.9%,歐洲則多數爲零成長)。
德國今年10月的失業率上升至兩年半以來最差的5.8%,歐元區今年9月失業率更出乎意料地上升至6.5%;日後一旦通膨再起,美國有本錢能夠再度升息抗通膨,但歐洲升息卻將會有困難。
因此,雖然歐洲央行及英國央行都說希望將目前的高利率水準維持相當一段期間,藉以將通膨降至2%以下,但若以色列及哈瑪斯衝突範圍擴大,或是俄烏戰爭持續不歇,或是今年不若去年的暖冬,則石油及天然氣等能源價格的上漲,將會對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歐洲,特別造成通膨壓力。
OECD最新的預測也認爲要等到2025年之後,歐洲通膨率纔有可能降至2%以下。但即使通膨並未達標,最近歐洲對於升息是否過度的質疑,聲浪極爲強大。在歐洲景氣面臨衰退邊緣之際,這一波歐洲的升息循環,應已到了尾聲。(作者爲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