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自遠:追夢太空 科研報國 | 大國科學家

今年5月30日是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題確定爲“創新爭先、自立自強”,大力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

從今天(27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播出系列報道《大國科學家》,帶您認識幾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們厚植家國情懷,以國家需求爲己任;他們追求真理,在自立自強的征途上勇攀高峰;他們是創新爭先的表率,更是新時代的國之脊樑。

今天,我們先來走近一位耄耋之年依然追夢太空的科學家。作爲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帶領科學團隊,提出了一個又一箇中國月球探測的科學目標,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關,最終將“嫦娥奔月”的古老傳說變爲現實。在歐陽自遠看來,爲國家奮力科研纔是作爲一個科學家的人生價值。

2020年12月17日凌晨,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着陸,取得了圓滿成功,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這個珍貴的月球樣本要解決月球演化歷史中的最大難題,尋找距今30億年至20億年間月球演化過程的新證據。而這一任務的提出者,就是歐陽自遠。作爲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他從戰略高度,爲中國探月工程制定了一個又一個科學目標。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歐陽自遠:第一步叫做無人月球探測,無人裡頭又分成繞、落、回三期;第二,載人登月,建設月球基地;第三,充分利用月球的資源能源,爲人類造福。三大階段,我們現在中國只完成了第一階段,我們還要繼續往上進。

20世紀50年代,歐陽自遠考入了北京地質學院礦產勘探系,立志學地質,開發礦業,民富國強!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歐陽自遠:年輕的學子們,你們要去喚醒沉睡的高山,讓他們獻出無盡的寶藏。我是被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一定要學地質,我要爲國家找礦,太激勵我了,一個人當他跟國家的需要聯繫起來的時候,他是有無限的推動力和積極性,另外還有一種責任感。

從青年時代起,歐陽自遠的科研道路就與國家需要緊緊聯繫到一起。1964年,歐陽自遠接受了一項特殊的任務:爲中國地下核試驗場地選址,要求爆後不能污染地下水,一切都是從零開始。歐陽自遠組織了一支多學科的研究隊伍,歷經4年的野外地質調查與實驗室各類模擬實驗,順利完成了任務。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歐陽自遠:一直幹了好幾年,都在戈壁灘裡頭找一個大山,太難了,我們一出差都是大半年,做野外地質,當時一個山有很多裂縫,那個裂縫我們都要上去測量有多寬、有多長、張口有多大等,這些都需要了解。

歐陽自遠還有另外一個夢想,那就是開闢中國的太空時代。1957年,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拉開了人類空間時代到來的帷幕,中國的太空時代何時到來,該如何準備,這些問題在歐陽自遠的心裡早早埋下了種子。可當時中國沒有科研實力拿到珍貴的太空樣本,歐陽自遠便把目標瞄準了“天外來客”——隕石。1976年,吉林省境內發生了一次歷史上規模罕見的隕石雨,歐陽自遠帶隊前往當地現場考察,隨後發表的100多篇論文,奠定了中國天體研究的基礎。1994年,歐陽自遠等專家開始論證探月工程的可行性,到2004年,第一期繞月探測正式立項,這一刻在他的時間表裡足足準備了四十多年。2007年,嫦娥一號發射升空,它被月球軌道成功捕獲的那一剎那,讓歐陽自遠難以忘懷。

這一幕被定格在了中國探月的歷史中,隨後的每顆探測器都圓滿完成任務:嫦娥二號繪製出月球表面最好、最清晰的地形圖與三維立體圖;嫦娥三號的着陸器與月球車登上了月球正面,長期開展對太陽的觀測、對地球環境的監測和對月球的探測;嫦娥四號登上了神秘的月球背面,對月球40億年前的演化歷史作出了創新性貢獻;嫦娥五號在月球上取樣,這些珍貴樣本揭示了月球的演化歷史。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歐陽自遠:我就覺得一個人的命運跟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爲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來,這種責任,這樣自己的勇氣,自己的擔當,一定會給自己更大的力量,使自己去完成這些任務。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