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學者:蔡總統外交路線可繼續 勿入中國挑釁陷阱
蔡英文總統昨天到圓山飯店出席「2024大陸臺商春節活動」,蔡英文致詞表示,在對等尊嚴的前提下,臺灣從未停下腳步、持續尋求兩岸對話的可能,希望逐步恢復雙邊有序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福祉,創造區域和平及繁榮。記者林伯東/攝影 林伯東
法國智庫今天舉行歐洲對中國策略研討會。專家表示,若中國攻臺,歐洲勢必有迴應,問題只在「如何」迴應。學者朱利安說,臺灣可繼續總統蔡英文的外交路線,並小心勿落入中國挑釁的陷阱。
智庫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今天舉辦研討會,邀前歐洲聯盟駐中國及蒙古代表團團長(大使)史偉(Hans Dietmar Schweisgut)和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朱利安(Marc Julienne),談論歐洲的中國戰略。
會中分析歐中關係數十年的演變,更聚焦三大主軸:歐盟對中國的經濟策略、俄中「無上限」友誼,以及假使中國攻臺,歐洲該如何迴應。現場有近50位研究員、記者出席聆聽,同時開放線上參與。
史偉指出,中國近年人權倒退,不僅對西方和對臺灣在內的鄰國都越來越具敵意與攻擊性,且國際野心漸露,企圖掌控國際機構,甚至建立平行的替代國際組織。「『合作』是過去歐中關係核心,但歐洲已開始不信任中國」。但他認爲歐洲尚未對中國有完全共識。
朱利安則表示,歐中10多年來漸行漸遠,2020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一系列事件更使關係加速惡化。原本各界預期去年雙方關係可逐漸回暖,但看來也沒有。
兩人都談及歐中不平衡、不對等的經貿關係。兩人表示,歐洲會員國都已意識到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產業依賴,還有中國非法補貼與傾銷的不公平貿易行爲。更進一步的是,歐洲已對戰略產業做出規範,以確保經濟安全。
對於臺海局勢,史偉表示,若中國攻打臺灣,歐洲不可能袖手旁觀。「說臺海衝突與歐洲無關,這是非常荒謬的,因臺灣議題涉及貿易和國際安全」。
問題不在歐洲「是否」反應,而是「如何」反應。「對歐盟而言,維持臺海現狀是關鍵問題;歐盟應該要傳達『若臺海發生衝突,歐洲將會有強力迴應』的訊息」,史偉說。
朱利安指出,臺灣對歐盟很重要,不僅因臺灣海峽是關鍵國際貿易路線,也因爲臺灣的半導體供應鏈。臺灣若受攻擊,「歐洲即使爲了自身利益,也一定會有所反應,這是必然答案」。他同樣認爲問題在於「如何」:是透過政治宣言、經濟脅迫,還是軍事行動?
他認爲,「臺灣海峽的國際性」是可切入的角度,歐洲如今應提出清晰、連貫且一致的論述。雖然臺灣地位議題可能敏感、具爭議性,但臺灣海峽議題並不會。
朱利安說:「臺灣海峽是國際貿易路線。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領海是基線以外12浬之水域,因此中國在臺灣海峽沒有他所宣稱的主權。」
中央社針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春季將訪法一事提問。
朱利安指出,除法國外,習近平也將訪問匈牙利與塞爾維亞這兩個政府相對親中的國家,可看出確實中國瞄準法國作爲夥伴。此番言論引起與會者發笑。「這也非壞事」,他分析。
他希望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和中方對話時,切勿忘記他不只代表法國,更代表歐盟及印太夥伴,「若馬克宏想成爲印太強權,那他的外交立場必須一致,去年4月出訪中國他就沒做到這點」。
史偉則說,目前國際局勢在過渡階段,等待3個月後的歐洲議會選舉及更重要的11月美國大選。
「未來一年可能都不會有歐中峰會,只剩中國與歐洲各國間的雙邊會議,因此習近平這次訪法,是傳遞歐洲整體訊息的重要時機。要互相協調,確保向中國傳遞出清晰且統一的訊息」。
會後朱利安接受中央社訪問時進一步分析,臺灣的重要性在歐洲恐怕尚未形成完全共識,許多國家對臺海局勢與臺灣議題都「不太敢出聲」,但這是個「正在建構的共識」。以半導體爲例,4年前沒人知道臺灣扮演的角色,如今已無庸置疑。
他向記者分析,國際對於蔡總統執政成績態度非常正面,臺灣可考慮繼續往這個方向,展示臺灣是具有建設性的夥伴,既不挑釁,也不迴應中國挑釁,「因爲這就是中國想要的:挑釁臺灣,盼着臺灣犯下可能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