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變Close API!多家國產大模型推遷移計劃 開發者謹慎觀望

《科創板日報》6月25日訊(記者 黃心怡)今日凌晨,不少國內API開發者收到了來自OpenAI的郵件。信中表示,“數據顯示,您的組織存在來自OpenAI目前不支持的地區的API流量。”郵件還稱,“從7月9日起採取額外措施,阻止來自非支持國家和地區列表中的地區的API流量。若要繼續使用OpenAI的服務,需要在支持的地區訪問該服務。”

根據OpenAI官網,支持訪問API服務的國家和地區列表中總計188個國家和地區,不包括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此前OpenAI也並未開放面向中國市場的服務。OpenAI官網還提到,除列表中的國家和地區之外,“訪問或提供訪問我們的服務可能會導致您的賬戶被封鎖或暫停。”

多名接收到OpenAI警告郵件的開發者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對此事的影響還在觀望狀態。也有開發者已率先採用國內的大模型。“就我的項目來看,國內大模型的效果和GPT-3.5的水平差不多,和GPT-4仍有差距。”

▍OpenAI服務限制加碼 開發者收到郵件警告

就在6月13日,OpenAI官宣迎來新的董事會成員,美國退役陸軍上將保羅·中曾根(Paul M.Nakasone)。公開資料顯示,他在網絡安全和全球網絡防禦方面是頂尖專家,爲美國網絡司令部(US Cyber Command)的成立發揮了關鍵作用,並且是任職時間最長的負責人,此外他在2018年至今年2月期間擔任曾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的局長。

對於保羅·中曾根的加入,OpenAI表示,他將作爲安全和保障委員會的一員,爲OpenAI所有項目和運營中的關鍵安全和保障決策提供建議。

據瞭解,國內使用OpenAI的技術主要有兩種渠道:

第一,對接OpenAI官方提供的API。這屬於非合規渠道,在國內使用隨時可能被封禁。

第二,對接微軟Azure提供的OpenAI技術。這屬於合規渠道,申請需相應的企業資質。

此前,OpenAI對ChatGPT應用有着嚴格的限制,不在支持地區的用戶無法註冊使用ChatGPT。

但OpenAI API服務方面,記者瞭解到,原先限制的執行並不像ChatGPT那般嚴格,有些開發者仍調用了OpenAI API來進行產品測試和開發。

某互聯網企業的技術副總裁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國內不少創業者和開發者都在用,主要用於做語料數據、對比效果等。

一名收到郵件警告的開發者稱, OpenAI的API難以直接訪問。國內的服務大多是通過代理來訪問,代理的種類五花八門,有些會暴露原始訪問IP,以此被檢測到從而封號。

“我的項目是通過服務商做路由,將流量轉發到OpenAI,也收到了警告信。目前,通過海外服務器做代理的,有收到警告郵件,也有沒收到警告郵件的。所以,OpenAI的檢測技術和範圍也不是很確定。至於影響,郵件裡沒有明確說明,7月9號之後,輕則阻斷流量,嚴重則封號處理。”

▍模型能力仍是決勝的關鍵因素

在OpenAI發佈警告信的當日,阿里通義千問、百度文心一言、智譜AI等國內大模型廠商紛紛表態可提供免費的OpenAI遷移方案。

清華大學長聘副教授、面壁智能首席科學家劉知遠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了對國產大模型的信心:“OpenAI之前的使用協議就不允許對中國地區開放,只是現在郵件特別強調了。國內大模型能力已經有接替上的實力。”

但也有互聯網從業者認爲國內大模型仍存在差距。“本質第一性的依然是模型能力,在這方面GPT的效果更好,這依然會影響用戶的選擇。”

除了公佈OpenAI用戶遷移方案以爭搶OpenAI份額,今年5月,國內多家大模型廠商還通過降價或免費吸引大模型使用者。

一名上市公司創始人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這些廠商的動機是希望給開發者提供低廉的成本,基於他們的模型開發應用,試圖構建生態。但現在的模型之間差異性不大,很容易被替代。國內大模型廠商還是要真正提升模型精準度和模型效果,才真正能夠有競爭力。

《科創板日報》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多名開發者對於OpenAI的停服表示了觀望的態度:“暫時不會有太多行動,總會有其他辦法”“關於後續使用問題,屆時應該還會有解決方案的。”

當然,亦有開發者對於國產大模型表示了開放的態度:“會考慮國內大廠的模型,也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名開發者透露,其項目已針對國內用戶使用月之暗面的Kimi模型。

“單就我的項目而言,國產模型和GPT-3.5的水平差不多,比GPT-4要差一點。不過價格實惠得多。”他認爲,從普通用戶的視角來看,很多時候並不清楚模型之間的差距,只是會選擇知名度影響度更大的模型服務商。

“但一些專業人員,比如程序員,數據分析之類的,可能會因爲OpenAI提供的代碼或分析邏輯數據更優秀,而更願意用GPT。”

某技術人員判斷,此次事件對於國內的AI開發範式會造成一定影響。“過去,AI開發者會用GPT-4來進行產品路線的驗證,畢竟要是最好的大模型都沒法把自己的產品跑起來,那麼性能差一點的大模型無疑更難。如果換成國產大模型的話,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前期的產品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