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戳鼻採檢僞陰性爆多 快篩試劑沒用了?

Omicron戳鼻採檢僞陰性爆多 快篩試劑沒用了?(示意圖/Shutterstock)

檢測新冠病毒得戳鼻子,很多人做PCR、買快篩包得「忍痛」篩檢,但有研究發現,戳鼻型的試劑,對Omicron病毒敏銳度較低,大量僞陰性恐造成誤判。

疫情2年,快篩與PCR核酸採測並行,或多或少舒緩篩檢塞車的問題。疫情升溫,部分公司行號或家戶也採購、自備快篩包,每份價格新臺幣300~1,000元,多番確認來提高警覺。但不論快篩或PCR採檢,多借由戳鼻子取得鼻腔內檢體,針對Omicron病毒卻有可能失準。

紐澤西州54歲的居民羅娜(Rona MacInnes)擔心自己染疫,回家過節時會傳染給80歲的母親。她的兒子在海外讀書,也要回家團圓,爲了防止把病毒帶給外婆,羅娜準備一大堆快篩試劑包,回孃家前給兒子篩了6遍。採檢全數陰性後,她很放心地帶着兒子回家過年。

假期結束後幾天,羅娜的兒子PCR結果出爐,他確診了。這代表過去假期間,他一直帶着大量新冠病毒,跟年邁的外婆共處。不只羅娜的兒子,歐美許多仰賴快篩試劑的人,都開始遇到一樣的問題:快篩多次陰性,卻依然確診,快篩變得缺乏意義。

●病毒先在口腔出現,唾液檢體比鼻腔更準?

去年底,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證實:「初步證據顯示,抗原快篩雖能驗出Omicron病毒,敏感度卻變得很低。」一則未經同儕審查的美國研究隨後指出,在紐約、舊金山等地,有多達30人快篩採陰,PCR後證實有28人都是僞陰性,而且病毒量都很高,快篩還是失效。

馬里蘭大學呼吸道病毒專家米爾頓(Donald Milton)解釋,Omicron病毒最先佔據的地方是口腔和喉嚨,「現有的採檢方法(戳鼻)會出問題」,從口腔獲取檢體,會比從鼻咽獲取檢體,更快採集到新冠病毒。

數項研究指出,感染Omicron初期,相比鼻咽採檢,唾液採檢的正確率比較高,能提早數天篩檢到病毒潛伏。歐美主流的採檢方式是戳鼻,至今還有很多實驗室缺乏分析唾液檢體的環境,也沒有賣唾液快篩包。不少專家呼籲,應將鼻咽改成唾液採檢,才能及早匡列或隔離確診者。

●臺灣PCR交替用2種 專家指「2大因素」更影響準確度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指出,事實上,國內目前機場入境採檢,就是深喉唾液、鼻腔試紙2種方式交替使用。進行唾液採檢、吐口水的過程,一旁會有人觀察受檢者是否有稍微清喉嚨,確保檢體的準確性。入境美國、澳洲、加拿大和日本等國,都承認唾液PCR篩檢的結果。

這2種採檢方式,檢驗Omicron的準確度是否有別?施信如認爲,目前沒有大型統計數據比較,即使有相關研究,也是少數、個別單篇的研究,較不具代表性。她說,從過往針對採樣來看,直到前一波引發大流行的Delta變異株,無論是鼻腔或唾液採檢,陽性率其實差異不大。

因爲新冠病毒主要感染上呼吸道,只要鼻腔採檢深入,也會接觸到唾液,而且唾液採樣也要類似清喉嚨、採集深喉的唾液,才能比較確保沒有病毒被遺漏掉,因而未檢出。

施信如說,就她觀點的來看,唾液採樣比較方便,侵入性低,許多國家已採用,不過準確度未必較高。她並強調,影響準確率較大的因素,在於採檢時間和蒐集檢體的方式,因爲無法確定每個人感染、發病的時間,不清楚病毒在哪個部位,而且每次採檢的動作也不會一模一樣。「但基本上,病毒都在上呼吸道,只要病毒量高,鼻腔或唾液應都能採到,這也是爲什麼常常需要多次採檢、蒐集不同檢體。」

《紐約時報》報導,歐美鼓吹唾液採檢的專家認爲,應在企業、實驗室、政府部門中都設置唾液篩檢的工具,甚至應該販售唾液快篩包,方便民衆取得。多家生醫公司都有研發唾液快篩機制,不過截至目前,臺灣尚未如鼻腔快篩試劑,覈准唾液的快篩試劑。

《海峽時報》報導,新加坡多家醫療機構,日前共同推出唾液篩檢包、快篩包。快篩包目前尚未覈准使用,採檢方式類似鼻腔快篩,在容器中吐口水,接着吸入滴管、滴到檢測器上,15分鐘內就有結果,若呈一條線,則代表沒確診。該試劑包在新加坡尚未覈准販售,價格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