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 哈佛女教授戈丁獨得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戈丁。(美聯社)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9日揭曉,由77歲美國經濟史學家兼勞動經濟學家戈丁獲得殊榮,以表彰其「發現勞動力市場性別差異的主要驅動因素」。戈丁成爲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3位女性得主,可獲1100萬克朗獎金,約新臺幣3251萬元。

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主席斯文森說,「瞭解婦女在勞動市場的角色對社會很重要。戈丁的開創性研究,讓我們對潛在因素及未來可能需要解決的障礙,有更多瞭解。」

戈丁現爲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是哈佛第一位獲終身教授的女性。中央大學產經所教授單驥說,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戈丁,是非常大榮譽,亦是對研究婦女勞動問題領域的肯定,因爲這是「令經濟學家非常着迷的問題」,勞動市場的研究引導政策至關重要,除讓女性更願意投入勞動市場,說不定還可提升生育率,對生育率探底的臺灣是雙贏。

戈丁的研究主題廣泛,但多集中在女性勞動力與收入的性別差距等。她分析了200多年的美國數據,發現女性在全球勞動市場嚴重不足,且收入低於男性,原因是仍然受到婚姻及家庭責任的限制。她在女性勞動領域最有影響力的論文包括女性職業生涯和家庭探索的歷史、高等教育中的男女同校、避孕藥對女性職業和婚姻決策的影響等。

戈丁在2021年出版的《職業與家庭:女性邁向平等的世紀曆程》中指出,如今男女薪金差距並非出於女性在工作中受到不平等待遇(即同工不同酬),也非源於女性職位的選擇偏差,而是因爲出於家庭利益考慮後的自主選擇,女性縮減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隨着20世紀初服務業的發展,已婚婦女的就業參與程度開始增加,戈丁分析證明,避孕藥爲女性職業規畫提供新機會,也加速這一個革命性的變化。「站在學術的角度,女性與勞動市場是很有挑戰性的議題」。單驥表示,女性是否投入勞動,樣態很多,可能全職、部分工時或乾脆不投入,而這與另一半收入、教育程度、子女人數都有關係。

單驥表示,戈丁的研究可供臺灣借鏡,女性是否走向勞動市場,背後都有經濟理由,臺灣要解決少子化問題,「公託大於補貼」,因爲補貼效果有限,政府補貼5千,托兒機構可能就漲價5千,不過左手換右手,無法減少負擔,但政府顯然沒往這個方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