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運動大王的英雄本色——讀《赤魂•赤土•赤旗》感懷

知道彭湃這個名字及其這個人,是在學生時代的歷史課堂上,而能夠較爲深層次地見識和理解這位革命先驅的愛國熱情和赤子之心,卻是從謝友義老師所著的《赤魂•赤土•赤旗》這一書中品味、領悟到的。

謝友義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青年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創作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有《廣州工人》《文學的天空》《南粵映丹心》《肝膽兩崑崙》等著作,曾獲廣東省重點作品扶持及國家、省、市文學獎項。在一次文學交流會上,我有幸認識了因放暑假而返鄉閒居的謝主席,並獲贈其最新出版的匠心力作——《赤魂•赤土•赤旗》。

本着對文學的熱愛、對作者傾心寫作的尊重和崇敬之情,凡是別人贈送的書籍,我都會盡快的完成閱讀,而不是將之束之高閣,不了了之。所以,對於這部報告文學《赤魂•赤土•赤旗》是獻禮建黨一百週年的紅色經典,我亦是在獲贈後的兩個星期內便拜讀完畢,真真切切地感受了彭湃及其追隨者在海陸豐這片赤土上,在中國共產黨揮舞的赤旗下,爲了革命信仰,爲了建立新中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家國情懷。

《赤魂•赤土•赤旗》是報告文學,作者在廣泛深入挖掘史料的基礎上,親自到海陸豐實地採訪了彭湃的兒媳陳平、彭湃之孫彭丹、彭湃恩師林晉亭的女兒林瑤珍等諸多革命先烈的後代,儘可能獲取最詳實的資料,並以其獨特的見解,以歷史的書寫者所特有的情懷,全方位、新視覺、多維度的客觀、形象地再現了“農民運動大王”彭湃及其戰友們的英勇事蹟,頌揚先烈,激發人心,是一部非常具有歷史傳承和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革命題材書籍,它撥開歷史的煙霧,讓人們再次觸摸和感受先烈們那年那月的永恆信仰……作者對文章的編排佈局,細節密緻,取捨自如;既有理性的客觀描敘,又有抒情感懷的感性領悟,張馳有致,飽滿充盈,使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再現有溫度、有深度、有力度!使理想的光芒穿透文字,在精神的天際線上無盡地閃耀!

“彭湃一生,一生澎湃”。書的開篇,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既精僻而形象地表明瞭彭湃的一生猶如巨浪接天的大海,非“澎湃”二字莫屬,又讓讀者眼前一亮,深受吸引,提升了閱讀的興趣,一睹爲快。

彭湃(1896.10.22—1929.8.30)出生於廣東省海豐縣城郊橋東社一個工商地主家庭,長相普通,其貌不揚,卻是一個才華橫溢,有情有義,爲理想無私奉獻一切的人。當你讀懂了他那有趣的靈魂,當你理解了他那超凡的人格魅力和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你便能明白他爲什麼有那麼多的追隨者;你便能領悟他成爲“農民運動大王”的歷程;你便能理解農民稱他爲“彭菩薩”的謨拜之情。

良師,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

林晉亭是中國同盟會的會員,爲人正直,充滿家國情懷。作爲一名師者,他常在課堂上談論文天祥、林則徐等人奮進的事蹟,將自己的革命理念傳播、灌輸給學生們。在歷史的巧合下,彭湃就讀橋東林祖祠小學、縣立海豐中學時,林晉亭都是該校的執教老師,是改變彭湃一生的恩師,是彭湃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在林晉亭革命思想的啓蒙、引領、支持下,彭湃日漸成長爲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戰士,成爲了海陸豐農民運動的創始人,被稱爲“中國農民運動大王”、“彭菩薩”。他與戰友們掀起了海陸風農民運動的高潮,爲中國農運史寫下了壯麗的篇章。

信仰,傳奇人生的光和熱

彭湃出生於當時當地首屈一指的富裕人家。“每年收入千餘石租,共計被統轄的農民男女老幼不下千500餘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少不上卅口,平均每一人有50個農民做奴隸。”(彭湃在《海豐農民運動》一書中的自述)有誰會想到,就這麼一個最不愁吃不愁穿、最有條件貪圖安逸和享樂的富家子弟,會成爲反壓迫、反剝削的倡導者和踐行者,成爲爲農民謀利益、喚醒農民奮起反抗的第一人呢?而事實卻是不容置疑。早在彭湃讀小學、中學時,他便受到林晉亭先生革命思想的薰染,曾在學校發起成立向封建主義、封建文化猛烈進攻的“羣進會”。彭湃東渡日本留學期間,他的愛國救民思想進步發展,參加抗日救國活動越來越積極。從日本回國後,彭湃擔任海豐縣教育局長,他懷揣着新思想,深入社會、深入民衆,試圖啓迪民智,改革社會。他在《新海豐》創刊號上發表《告同胞》一文,怒斥私有財產制是人類最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他創辦了《赤心週刊》,勇敢地向舊勢力公開叫板,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爲青年們的眼睛和心靈打開一扇眺望未來的窗口,促使進步青年覺醒爲革命的鬥士。彭湃激進的新思想遭到封建勢力遺老遺少們的強烈攻擊,被迫辭去教育局長的職位,他想通過教育改良社會的夢想徹底破滅。彭湃躊躇滿志,卻歷經風吹雨打,前途黯然。面對挫折與打壓,彭湃絕不是個輕易放棄的人,而是時代的先驅,是先知先覺者。由於生長於農村,他看到了農民的生活現狀: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呼飢號寒,悲苦無助;他認識到地主殘酷的田租壓榨是農民生活貧苦的根本原因,如果不改變這種財產私有的社會制度,農民將在黑暗中死去,別無選擇;他決心讓農民認清自己一無所有,赤手空拳,命運悲慘的社會根源。於是他決意全身心投入到一個偉大的社會實踐中去——開展農民運動。爲了喚醒農民的自我覺醒意識,引導農民勇敢地爲正義而抗爭,彭湃親自到農村去接近農民,與他們談農作,話家常,做演說;他組織成立的“六人農會”點燃了第一顆農運的火種;他當衆燒掉自家的田契,被海陸豐數十萬農民高呼救苦救難的“彭菩薩”;他提議創辦了農民運動講習所,並擔任講習所主任,將海豐農運經驗和教訓傳授給學員;他書寫的《海豐農民運動》是中國農民運動第一本最具有價值的著作;他組織成立的“海豐農民總協會”將熊熊赤火無涯際地蔓延;他領導了三次海陸豐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蘇維埃政權……他始終秉承着爲農民謀利益,挽救貧苦大衆於水深火熱之中的初心,殫精竭慮,衝鋒陷陣,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惜奉獻出自己最寶貴的生命。而最會人痛心的是彭湃不是犧牲於和敵人決死戰的疆場戰鬥中,而是在黨內叛徒的告密下被國民黨暗地裡慘殺。

紅顏知己,革命路上的靈魂伴侶。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百裡挑一。彭湃雖然長得其貌不揚,卻是一個純粹、浪漫、樂觀風趣的人,眼裡有光,心中有火。他富有詩人神韻,既儒雅紳士,又朝氣勃勃、疏爽大方,他具有很好的口才,具有領袖氣質,到哪裡都爲成爲中心人物,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彭湃閃亮的品性、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贏得了兩位女性最純真的愛情和誓死追隨。蔡素屏烈士是彭湃感情天地裡最溫柔的初遇。她雖然不曾上過學校,是個裹腳的小女人,卻能以大家閨秀的溫婉賢淑理解、支持着彭湃的革命事業,積極參與彭湃發起的農民革命運動、革命鬥爭,與彭湃相親相愛,夫唱婦隨,爲了革命信仰同甘苦、共進退。她是一株盛開的蓮,她那高潔的品質、她從內而外散發出的清香,永遠充盈在彭湃的心中,鐫刻在如巖的光陰裡……許冰烈士,一個追求進步、渴望社會變革的熱血青年,是彭湃摯愛的終身伴侶。許冰與彭湃是真正意義上的志同道合的靈魂伴侶。他倆都喜歡文學,理想信念一致。他們的結合,是才華的吸引、靈魂的共鳴,是浪漫情懷的迸發,是共同夢想的追求。他們在一起,笑容是那麼的燦爛、那麼幸福、那麼青春無敵。他們一騎赤馬、一騎白馬,攜手並肩在農民運動中、出生入死在槍林彈雨裡。彭湃就義前給許冰寫下絕命書:“冰妹,從此永別,望妹努力前進,兄謝你的愛!萬望保重,餘言不盡!你的湃。”彭湃犧牲後,許冰發表了字字椎心泣血,句句肝腸寸斷的文章——《紀念我親愛的彭湃同志》,並懷着對彭湃的摯愛,忍受着失去彭湃的刻骨悲痛,毅然決然地回到地與彭湃最後戰鬥過的地方繼續戰鬥,直至英勇就義。許冰與彭湃生死不渝的愛情感天地、泣鬼神。

彭湃,這個無畏的勇士,他一生不變的信仰及一生爲民族復興求變的精神,爲神州大地的民衆指引方向;爲在黑暗中掙扎的人們點燃精神火把。儘管他已經遠離我們,但其瀚如大海的家國情懷卻深深銘刻在我們的心中,其精神和風采依然鼓舞着一路前行的後來者。

作者簡介:

葉麗芬,廣東省河源市人,河源市詩詞協會會員、紫金詩詞楹聯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