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擊可以預防嗎?南韓濟州航空事故,鳥擊事件與飛安問題Q&A

濟州航空空難引起關於鳥擊與飛安的討論。圖爲2022年瑞士蘇黎世機場,一羣鳥兒靠近土耳其航空飛機。 圖/路透社

南韓12月29日發生濟州航空7C2216空難,僅2名乘務員生還,其他179人全數罹難,成爲南韓本土史上最慘重空難。飛機失事過程中曾遭受鳥羣捲入引擎的「鳥擊」事件,鳥類對飛安的影響也成爲話題,但全案是否能歸因爲鳥擊造成,仍待詳細釐清。《轉角國際》編輯採訪臺灣生態管理專家、博威野控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杜昆盈提供相關解釋。

▌前情提要:〈濟州航空務安機場空難:事發後24小時的原因初步研判〉

「Q」:提問編輯王穎芝

「杜」:杜昆盈,博威野控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Q:對於南韓飛機失事的鳥擊因素,您怎麼看?

A:我們認爲,鳥擊可能並非南韓此次失事的主因,因爲在機場或飛機航行過程中,鳥擊是很常見的狀況。過去50年來,飛機對於鳥擊的耐受程度都在提升,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衝撞跟破壞,飛機在起降過程會盡可能排除掉鳥擊因素。就鳥控專家來看,一般鳥擊不會在地面造成這麼嚴重的問題,更多可能是在操作上或是人爲安排上有些疏失。

Q:鳥擊能夠預防嗎?有哪些防範措施呢?

A:關於鳥擊,其實地面能做的事情很有限,尤其是在機場裡面,如果是機場外的就更難估算,因爲這是一個隨機存在的風險。

現在地面能做的處理,第一項最大部分是環境管理,讓鳥不那麼喜歡機場的空間,不會直接進入或長時間待在裡面。管理方式包含基礎性的驅趕或環境改造,例如草地的草的長短、甚至水域的控制,這些都是機場維護的基本功,讓環境越單調、讓動物的進出越單純。

第二項就是動物相調查,我們需要很長期的資料,才能知道機場周邊或機場裡面會有怎樣比較有威脅性的動物出現,像是有體型較大的鴨、鵝或候鳥,對機體破壞力就會比較大。還有某些鳥類繁殖期、比較集中出沒的時間等等,都需要長時間調查瞭解。

Q:理論上來說,各大機場是否都有專家負責記錄?

A:這需要看那個機場的規模大小,一般大略可以分成兩種機場,一種是航運量比較大的,像桃機這種國際性機場,每一天起降的次數都很頻繁,航務組可能就會固定巡視、維護環境;也有那種很小很小的機場,一天最多飛個兩次,那它可能只有在飛行任務時纔會驅趕。

這次南韓的飛機失事案,因爲它是在盤飛時遇到,不是在場內地面附近,所以不太像是機場可以掌控、瞭解的狀況。鳥擊最擔心的狀況通常是發生在起降期間,當飛機正在加速、減速,鳥擊會造成動力不穩定。這時就要看飛機的耐受度和其他環境因素。

南韓濟州航空7C2216空難後,民衆在機場外討論,遠方是飛機殘骸。 圖/法新社

Q:以國際經驗來說,哪些國家在預防鳥擊的研究或科技上比較值得學習?

A:這50幾年來,全球的機場都致力降低鳥擊情況,可是近20年的國際共識是鳥擊不可能歸零,只能儘可能去監測、排除比較具危險性的鳥擊。

監測鳥擊有點像是做天氣預報,去觀測有哪些動物出現、可能如何影響到航班。有些機場會自備雷達系統等等,並且會串聯好幾個單位,例如地面消防人員、塔臺、航務組和動物調查人員,共同警告飛機「前方有個大雷雨(指鳥羣)靠近,可能持續約20分鐘」,讓飛機上的人員去判斷是否能迴避危險,在起降過程做好準備。

但這也是比較特殊的狀況,因爲雷達容易偵測到的是較大面積或體積,還有高密度的鳥羣。像29日南韓那種零星鳥羣,比較沒辦法快速預測,有可能會被當成雜訊。

因此,國際研討會沒有這麼專注在「預防」的科技,「怎樣察覺危險」纔是較優先研究的技術。例如現在有雷達可以靠波紋辨識出部分鳥種,或許就能篩出具有危險性的鳥羣。像近年的人工智慧也可以把視覺系統、光學系統納入其中,這都是正在發展的方向。以國家來說,加拿大溫哥華機場的資源和操作方式都滿具代表性。

不過,每個地區的課題還是有所不同,例如有些地區較常遇到大型鳥類,有些則是常遇到小型鳥種但很大一羣,再加上各機場資源不同,都會影響到執行強度。

鳥擊是無法完全避免的事故,因此機場平日就須進行環境管理。圖爲博威野控人員2023年在屏東恆春機場評估環境狀況。 圖/博威鳥控

Q:鳥擊事件爲什麼不是降到越低越好?

A:其實對機場來說,並不是儘可能減少鳥擊就好,而是應該要讓風險「可預估」。假設一座機場每年都有100次鳥擊事件,那就是呈現穩定狀態,當數量上升,航務員或是博威野控這樣的公司就需要去分析說,是不是機場周邊的環境哪裡改變?才導致鳥擊次數增加?

即使鳥擊事件減少,也可能會有問題,因爲這可能代表收集數據時出了狀況,或者是我們沒有掌握到什麼變化,才導致鳥擊事件減少。

Q:減少航班是否就能避開鳥擊風險?

A:不一定,我們會說「飛機是最好的驅鳥器」,因爲航班次數會直接影響鳥類進入機場狀況。例如COVID-19疫情期間航班起降次數減少,很多不太熟悉機場的鳥類跑進去機場,或者因爲飛機起降變少,鳥類被飛機驚嚇到的程度變高了。美國跟英國當時都有發現,雖然鳥擊事件整體次數下降,衝擊性比較高的事件卻上升了,所以在那段時間,比較累的是負責機場維護的人,汽車要不斷去機場巡視,代替飛機的角色。

另一個時間點就是,當(疫情後)航運量剛開始回升,那段時間就有一個陣痛期,因爲鳥羣還沒習慣(飛機)。

機場平日就須針對草坪、鄰近水域等進行管理,減少鳥類逗留的誘因。圖爲博威野控人員在北部機場內的草地捕蟲。 圖/博威鳥控

Q:那麼,長期監測鳥擊事件之後,航空公司與飛機公司如何應對?

A:鳥擊預報主要是讓機場和航空公司知道情形,但航空公司通常不會直接減少航班,而是會評估這個機場需要承擔多少成本。因爲對航空公司來說,鳥擊會增加的是飛機的維護成本、還有停飛維修的時間也是成本,比較偏向營運問題。

飛機公司也會一直提升對鳥擊的承受度,越大臺的飛機承受量當然越強,還有越新的飛機承受度越高,這方面的機械科技都有不斷進步,這也是儘可能讓航空公司降低維護成本。

至於對鳥類來說,其實只要有人類活動的空間就一定會有鳥類死掉,就像汽車路殺一樣。我們唯一能做到的是,儘可能在機場內強力排除鳥類。如果遇到保育類或珍稀物種,更需要野生動物管理公司儘量把鳥帶出危險領域,或者鳥兒還是會進來但至少停留不久,這也是目標之一。

A:迴歸到這次南韓事件,嚴重的空難通常不只有鳥擊,而是綜合很多疏失才發生悲劇。但鳥擊確實是最最輕易可見的因素,畢竟造成發動機噴火,視覺上難免比較震撼。

再次強調,大衆可能會覺得鳥擊好像不該發生,但其實應該是盡力讓鳥擊成爲可預測跟可觀測的事件,而不是歸零。因爲當數字歸零的時候,若出現狀況反而沒辦法迴歸資料,去研究先前的時空背景可能會發生什麼事,因此並不利於分析和預測。

全球機場都會進行鳥擊排除與環境管理。圖爲莫斯科一位野生動物控制人員,運用受過訓練的老鷹來驅趕機場的鳥類和其他動物。 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