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還打算買房嗎?

房子固然重要,但沒有人生來的理想就是買房。

文|林美汕編|張晨陽設計|戚桐琿文章來源|DT商業觀察(ID:DTcaijing)

2024年,你還把買房作爲人生必選項嗎?

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及城鎮化進程的推進,給房地產行業帶來巨大的紅利,房價如同搭載火箭般上升。

但2022年以來,情況發生了變化,銷售不振,房價回落,不少購房者的資產縮水。

一些高位購房的人紛紛在社交媒體表示,“現在房貸跟房價差不多,首付打水漂,還白搭了將近一半的利息”、“這五個月省吃儉用地提前還商貸,看着馬上就要還完了,突然感覺白省吃儉用了”。

2024年5月17日,央行連續發佈三項新政策,提振市場信心:下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調整商業貸款首付比例、取消全國層面個人住房商業貸款利率下限。

此後,市場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刺激。5月27日,上海發佈“滬九條”,據中原地產公佈的數據,當週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15.5萬平方米,環比增加34.83%。

然而,市場上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使得一部分人對購房持觀望態度。我們很好奇,在現在的年輕人中,有多少人仍然堅持買房?現如今,人們買房的動因是什麼?

前段時間,《DT商業觀察》發起了一次關於購房的調研,累計回收有效樣本1916個。參與調研的人羣中,95後、90後佔比超7成,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人羣超7成,男女比例接近1:1,因此,此次調研可以看作是對大城市年輕人購房態度的一個摸底。

以下,是本次調研的具體發現。

超3成人認爲買房不是必選項,

一線城市、未婚、男性的買房意願最弱

“有房纔有家”的鄉土觀念讓中國人對房子有着特殊的執念。

隨着時代變化,人們對買房的堅持有所鬆動,但仍有超4成人認爲“買房是人生必選項”,比認爲“買房不是人生必選項”的人羣高出10.2個百分點,此外還有23.6%的人表示“說不好”。

不同的性別、年齡、人生階段以及所在城市,都會對買房的想法產生影響。

其中,女性的購房意願更強烈,男性的態度更加開放。45.8%的女性認爲一定要買房,比男性高出5個百分點,相比之下,37.3%的男性認爲不一定要買房,比女性高出8.5個百分點。

經濟越發達的城市,人們越傾向於靈活的生活方式。在一線城市,近4成的人認爲購房不是人生的必選項,而在二線城市,這個比例降低到了23.2%。

值得注意的是,從75後到00後,每個年代都有超過3成的人,認爲買房不是人生的必選項。

但年齡越大,認爲一定要買房的人越多,持猶豫態度的人會減少。在未婚未育人羣中,只有37.3%的人認爲買房是必要的,而這個比例在已婚已育人羣中,達到了59.4%。

總的來說,一線城市、未婚、男性年輕羣體,買房意願最低。

不過,人的想法會隨時間而改變,調研對象馬先生向我們分享了兩段經歷,這些經歷改變了他對買房的看法,從認爲“不買房也可以”到贊同“買房還是有必要的”:

馬先生的父親生前是堅定的租房黨,剛開始住在北京二環內的四合院,後來房租漲了移到二環邊,最後只能租在六環外,最終因爲年老病重,再也沒人願意租給他房子。

馬先生自己畢業後也開始租房,剛開始在公寓合租,結果遇到查隔斷,後來加錢整租,但因爲養貓屢屢被拒,就算租到了房子,房東和中介也很不放心,總是要來看看。“租房總有一種不安全感,畢竟房子不是自己的,還是有自己的房子好”,馬先生說。

從數據來看,有33.1%的人認爲買房不是人生的必要選擇,但只有5.7%的人明確表示“不會考慮買房”,大多數人對於買房持觀望態度。

購房意願最強烈的場景,結婚只排第三

要不要買房,是成年人無法迴避的話題,至於何時邁出這一步,往往需要一個觸發的契機。

對年輕人來說,買房更多是出於對個人生活的考慮,而非爲他人做打算。

《DT商業觀察》的調研數據顯示,50%的人買房是爲了在一個城市安定下來,30.5%的人是爲自己養老做打算,接下來纔是爲了結婚、生子、孩子上學等。

男女購房動機存在差異,女性購房意願最強烈的三大場景分別是定居、養老、生子,而男性購房意願最強烈的三大場景分別是定居、結婚、生子。

更多的女性將買房視作“給自己留後路”,爲自己養老而買房的女性比例比男性高出18.9個百分點。

在小紅書上,#單身女性買房 話題瀏覽量達到1286.4萬次,許多女性選擇婚前買房,在她們看來,房子的大小並不重要,但它能給足自己底氣和安全感,爲日後生活規避風險。

相比之下,男性更多爲了家庭而買房。爲結婚而買房的男性比例比女性高出16個百分點,爲了生子和孩子上學而買房的比例,分別比女性高出1.7和2.8個百分點。

不少男性表達了結婚帶來的購房壓力。95後鍾先生表示:“不買房,結婚後怎麼辦?未來孩子教育怎麼辦?這就是現實,也是給自己的壓力。”90後李先生也認同:“如果打算結婚生子,最好還是能力範圍內有一套房吧。”

事實上,許多人買房子,都是在爲內心的安全感買單。

《DT商業觀察》調研數據顯示,51.9%的人認爲房子能帶來“歸屬感”,41.9%的人給房子賦予“安全感”的意義,超3成人認爲房子代表了“穩定”和“家庭”。

而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安全感是需要極高成本的。

所以,年輕人願意爲買房花多少錢?

年輕人的買房承受力:

接受用年薪的6-10倍買房、貸款3-7成買房

38%的人接受用年薪的6-10倍買房,這反映出年輕人對房款的普遍承受能力。

不同城市之間略有差異,在一線城市,用10倍及以下年薪買房的人佔比56%(這當中不排除有人選擇返鄉買房或在其他城市買房),而在三至五線城市,這個比例爲71.1%。

我們以上海爲例算了一筆賬,發現年輕人想要在大城市買房,確實很難。

根據上海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2022年上海全口徑社會平均工資爲每月12183元,平均年薪爲146196元。

根據房天下數據,2024年6月上海徐彙區的新房成交均價138584元/m²,10倍年薪相當於10.55平方米。在房價偏低的嘉定區,2024年6月新房成交均價52434元/m²,用平均年薪的10倍計算,可以買到27.88平方米。

現金流不夠+想買房,年輕人選擇貸款。

《DT商業觀察》調研數據顯示,只有13.4%的人選擇不貸款買房,超過4成人將貸款3-7成買房,這意味着他們需要長期面對月供的壓力。

這種壓力可能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調研數據顯示,84.5%的人都會爲買房而犧牲生活質量。具體來看,52.9%的人將延遲買車等其他大額支出,46.3%會減少旅遊等體驗性消費,37%願意降低日常消費水平。

對普通人來說,買房往往意味着在經濟壓力、生活質量與理想住房條件之間不斷權衡與妥協。

年輕人買房,平均動用2.6個“錢包”

除了貸款,想買房但難以承擔房價的年輕人還會向父母求助。數據顯示,年輕人的購房資金來源,依次是自己(83.2%)、父母(56.6%)、伴侶(28.7%)以及伴侶的父母(16.7%)。

我們算了一筆賬,年輕人買一套房平均要動用2.6個“錢包”。更有大約12.8%的人,爲了買房動用了幾乎所有可能的經濟來源,即自己、父母、伴侶及伴侶的父母這六個“錢包”。

值得注意的是,夫妻共同購房模式正在發生變化,28.8%的人希望自己獨立買房,26.1%的人希望通過自己和父母的支持來買房,年輕人更傾向於靠自己和父母,而非與伴侶一起,實現買房夢想。

《DT商業觀察》調研數據顯示,不到3成人選擇與伴侶一起買房,只有6.1%的人表示將與伴侶兩人獨立承擔房款。

婚姻或許是情感的歸屬,但房子往往能給人更爲實際的安全感,隨着婚姻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希望擁有自己的居住空間,他們選擇先買房後結婚,或者獨立購房而不結婚,而不是依賴於傳統的夫妻共同購房模式。

在婚戀市場上,婚前有房也成爲一個重要的篩選條件。90後邵先生表示:“相親市場沒房很難談到一個合適的對象。”90後女生小普也說:“在父母支持下購買了自己名下的婚前房產,作爲女生在婚戀市場上很有競爭力。”

房貸、房價、生活質量是三座大山,

租房成爲買房的“平替”

當然,也有部分人堅定表示不買房,這部分人以生活在一線城市的95後未婚男性爲主。

從調研數據來看,他們不考慮買房的三大原因分別是:不想揹負房貸(73.4%)、不想爲買房降低生活品質(55%)、房價超出承受範圍(52.3%)。

人們不是不喜歡房子,而是負擔太重,高線城市的首付門檻已經勸退了一大批人,即使有能力負擔,後續房貸壓在身上,人們也害怕過上不敢花錢、不敢離職甚至不敢生病的生活。

年輕人不願意一睜開眼就要爲了鋼筋水泥去奮鬥,這與他們所追求的“人生是曠野”背道而馳。正如一位調研對象所說:

“很無奈,爲了頭頂幾片瓦,居然要付出這麼長時間,花費這麼多金錢,作爲一個家境並不寬裕,以後購房完全靠自己的人來說,這件事太嚇人了,希望我的人生,不要只爲這件事打轉。”

買房壓力大,催生出當代人對租房的高接受度,調研數據顯示,近一半人不買房,是因爲租房更靈活方便;38.5%的人不買房,是因爲租房的性價比更高。這一觀點是有宏觀數據依據的。

首先,當前的租售比遠遠偏離合理區間。根據諸葛數據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2023年全國重點50城租售比爲1:615(每平方米月租金/每平方米的房價),意思是如果把房子租出去,需要615個月(大約51年)才能收回購房成本。

而根據國際標準,地產運行狀況良好的租售比通常爲1:200到1:300,差不多16年到25年就能把成本收回。換言之,對於消費者來說,當前買房的投資回收期過長,相比之下租房更有性價比。

其次,根據國家統計局,5月份全國70城中,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同比降幅略有擴大。目前的房價和租金都在下滑,對於購房者來說,投資風險在增加,而租房者的壓力在減輕。

總之,從性價比來看,租房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我們可以聽到這樣的聲音:“對買房也沒有很大執念,如果租房能夠穩定保障租客權益,我願意長時間租房,至少人來去自由。”

超3成人接受房子有可能貶值

在房地產市場過熱的時代,房子被過度賦予投資屬性,成爲人們追求財富增長的工具。那時,買房就是爲了賺錢,只要入場的時機合適,可以坐享資產的翻倍增長。

然而,隨着市場降溫,房價下跌,房子作爲剛性需求的本質被重新強調,即買房要爲自住考慮,而不僅僅追求房價的上漲。

因此,在實際的購房決策中,超過一半的人表示,會綜合權衡位置、環境等各種因素,不過分追求高回報率,超3成人表示投資回報對買房的影響較小,他們更看重住房本身。

最近兩年,房價的持續下滑讓許多人資產貶值,房產保值已經不容易,追求額外的回報更加困難。

《DT商業觀察》調研數據顯示,60.8%的人希望房產至少要保值,34.4%的人接受房子有可能貶值,只有不到5%,還在追求明顯的價值增長。

在當下,重新聚焦房子的剛需價值,也是對購房者心理的一種保護,只有當購房者不過分關注房價變動,他們的心態纔會更平穩,不會隨着房價下跌,使自己陷入焦慮和內耗。畢竟買房子是爲了居住,而不是投資或炒房,只要短期內不打算賣房,就不用在意增值或貶值。

正如95後陸女士說的:“房價對我而言漲或跌我都會買,我要的只是自己的家,一個裡面所有東西都屬於我的家。”調研對象芹芹子也表示:“和炒股一樣沒人能一直買在低點賣在高點,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如今,大多數人在買房時,都將重心放在房子的居住價值上。86.6%的人表示,看重房子帶來的生活便利性,如周邊設施完善、交通便利等,54.2%的人強調環境的重要性。

不過,房子的投資屬性仍然受到部分人的關注,40.6%的人表示關心房子的投資增值價值,期望在未來通過房價上漲或租金收入,獲得一定的經濟回報。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本次買房調研的全部內容,最後,我們整理出年輕人買房態度的幾點洞察:

1、超3成人認爲買房不是人生必選項,但年齡越大越想買房,女性比男性更想買房;

2、女性更多爲養老而買房,男性更多爲結婚而買房,但爲結婚而買房的男性不到4成;

3、年輕人對於買房的承受力,具體可表現爲用年薪的6-10倍買房、貸款3-7成買房;

4、年輕人買房平均要動用2.6個錢包,人們更多靠父母而非伴侶;

5、不打算買房的人羣中,接近一半是因爲租房更靈活方便,租房成爲買房的“平替”;

6、年輕人更看重房子的“剛需”價值,超3成人接受房子有可能貶值 。

在任何時代,買房都是一件人生大事,古人亦留下過“我生無定居,投老旋求宅”“長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的詩句。

房子固然重要,但沒有人生來的理想就是買房。房子,本質上應是生活的容器,而非生活的全部。遺憾的是,在很多情況下,這一關係被本末倒置,許多人只是在爲房奔波,生活卻淪爲了房子的附庸。

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重新審視生活的本質與購房的意義,無論買房還是不買房,核心是讓自己過上理想中的生活。

因爲,人從來都不是工具,人是自身的目的。

附錄:

媒介合作聯繫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後臺回覆“進羣”加社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