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病痛多…藥越吃越多卻沒效?醫:不一定要吃藥!靠1事逆轉慢性病
奇美醫院發現,很多人退休後生活作息大亂,藥是越吃越多病情依舊失控。 示意圖/ingimage
臺灣高齡化平均壽命增加,活越久藥就一定越吃越多?奇美醫院發現,很多人退休後生活作息大亂,藥是越吃越多病情依舊失控。家庭醫學部長暨老年醫學科主任蔡岡廷昨(2)日舉辦公益演講會,他說,慢性病還是有機會逆轉,藥也不一定會越吃越多,關鍵在生活型態,正確調整,能實踐健康人生。
蔡岡廷舉70歲的黃先生案例:退休後出門機會減少,睡眠作息與飲食規律大亂,血糖、血壓等問題吃到10多顆藥還是難以控制。直到調整飲食內容與睡眠作息、控制菸酒,並安排很多團體活動。結果藥物減少,血壓、血糖與各種生理指數反而改善。
全球每年超過4千萬人因基因、生理、環境和行爲等長期累積成慢性病死亡。蔡岡廷說,研究顯示生活型態調整:包括以飲食模式、身體活動、睡眠、壓力管理、避免菸酒等危害物質、正向社會連接這六大面向,可以降低風險。
其中很多人忽略了社會連結,年紀大或退休以後就孤獨生活,美國醫界研究顯示,孤獨感對人體的危害,相當於每天抽15根菸,卻經常被忽略。蔡岡廷提醒民衆留意自己或親友,感覺有需要時,可以找「生活型態醫學」相關高齡科或老人醫學科協助,確認是否需要相關治療。
生活型態醫學指的是基於醫學證據,就飲食、生活、睡眠等生活方式介入預防或治療。衛福部正擴大推動醫療院所受過訓練臨牀醫師,給予服用多種藥物的患者治療建議與「藥物整合減量」協助,並將生活方式改變視爲疾病治療和逆轉的第一和最重要療法,達到預防、治療及扭轉疾病目標。
蔡岡廷指出,預防與控制慢性病的關鍵因素包括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有效壓力管理、充足睡眠、避免有害物質攝入和積極的社交互動。這些要素的融合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許多慢性疾病,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強免疫力和心肺功能、提升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
圖/周宗禎攝影
圖/周宗禎攝影
圖/周宗禎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