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一次生的氣 都會留在甲狀腺裡 6個方面護好甲狀腺
網上有一段話,暴躁會留在子宮,壓力會留在肩頸,鬱悶會留在乳房,委屈會留在腸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任家俊表示,生氣會留在甲狀腺裡。
《生命時報》綜合多位專家觀點,解析情緒是怎樣影響甲狀腺的,並教你保護好它。
生氣,會留在甲狀腺中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李劍表示,生氣、緊張、焦慮等情緒可促使甲狀腺激素和皮質醇過量分泌,導致內分泌失調。有研究表明,易怒是甲狀腺結節的潛在誘因。甲狀腺組織和腎上腺組織增生,還會引發甲亢或者腎上腺增生等疾病。
上海市名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終身教授唐漢鈞也表示,甲狀腺疾病的發生,與平時工作、生活壓力大,情緒緊張、焦慮、抑鬱有密切關係。
爲什麼甲狀腺疾病“重女輕男”
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張金蘋表示,女性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幾乎是男性的3~4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情緒。
女性的情緒較男性更易波動。長期的不良情緒會干擾內分泌水平,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壓力也會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造成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增加相關疾病風險。
女性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月經期、更年期等階段激素水平波動較大,可能過度刺激甲狀腺。
有研究顯示,甲狀腺疾病基因遺傳給女性的概率要大於男性。
已患有甲狀腺疾病則更不能生氣。
中日醫院中醫外科主任醫師夏仲元表示,甲狀腺病人生氣、緊張或勞累時往往感到脖子更加憋悶、眼睛脹痛等,這是甲狀腺激素水平隨情緒起伏變化的結果。調查發現,75%以上的甲亢患者發病前都有情緒方面的誘因。
甲狀腺疾病擅長僞裝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荊丹清表示,甲狀腺形態異常、功能異常都是甲狀腺疾病的表現。腫大等形態變化往往會反映在脖頸的外觀上,但功能異常就難以識別了。
心腦異常表現多
甲狀腺激素水平增高會加速機體代謝,除了造成體重下降、食慾亢進外,胃腸道也被過度刺激、蠕動加快,出現腹瀉;作用於心血管系統,可引起血壓升高、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心律失常。
月經改變
女性甲亢患者可出現月經週期改變,尤其是孕期女性,妊娠期的嘔吐症狀更爲嚴重。
肌肉失調
青年男性甲亢患者可能表現爲四肢軟癱,重者甚至累及呼吸肌,引發呼吸困難。
“懶、胖、弱”
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可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典型症狀是“懶、胖、弱”。
“懶”是指無精打采、不願動彈;“胖”是指體重增加、顏面虛腫;“弱”就是全身乏力、畏寒怕冷等。
認知功能減退
對老年甲減患者來說,甲狀腺激素嚴重減低會導致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迷糊嗜睡、少言寡語、情緒低落,甚至昏迷。
但不少甲狀腺功能減退是漸進性的,發展緩慢、不易覺察,家人也可能會認爲是年紀大了的正常表現。
貧血
大約1/3的甲減患者有貧血表現,多見於女性患者,主要與月經量大、經期延長造成的失血過多有關。女性甲減患者的月經失調、閉經症狀常伴有情緒低落、煩躁抑鬱,易被誤認爲“更年期綜合徵”。
“腎炎表現”
部分患者可出現浮腫、蛋白尿、高血脂、貧血等“腎炎表現”。慢性腎炎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大多是正常的,引發的水腫被手指按壓後有凹陷,但甲減患者的水腫用指頭按壓不會有凹陷。
如果身體出現上述表現,就診時最好化驗一下血甲狀腺激素水平,有助明確甲狀腺功能情況,避免漏診。
6個方面護好甲狀腺
張金蘋建議日常從五個方面着手,小心呵護脆弱的甲狀腺。
1學會自查
日常生活中,如果想要自查甲狀腺可“一看二摸三吞嚥”。
具體方法:對着鏡子觀察,看頸部兩側是否對稱、腫大;也可含一口水,用手指觸摸頸部下方,將水吞下去看頸部是否有突出的小腫塊。
2均衡飲食,不暴飲暴食
碘與甲狀腺疾病發病率呈U型曲線關係,缺乏或過多都不行。若醫生沒有提醒使用無碘鹽,就應正常吃含碘鹽並適當攝入海產品;兒童不建議食用無碘鹽。
3戒菸限酒
菸酒對很多疾病都是重要的風險因素。
4保持情緒穩定
情緒對甲狀腺的影響尤爲突出,平時保持心情愉悅,及時疏解不良情緒;積極參與社交,多與家人朋友交流。
5作息規律,適度運動
規律運動有助於維持健康體重,增強身體代謝功能,提高免疫力。經常熬夜或睡眠不足,會導致甲狀腺激素的分泌和代謝失去平衡。
6定期體檢
甲狀腺疾病發病慢、病程長,應定期檢查甲狀腺,特別是以下高風險人羣:頸部外照射史或碘131治療史、甲狀腺手術和甲狀腺功能異常史、自身免疫甲狀腺疾病家族史;患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脂異常、高血壓、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等。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