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管這叫U盤?超速了啊!aigo U393固態U盤體驗

與我而言印象中最常見的移動存儲設備就是U盤,雖然在零幾年那時候軟盤的還沒有退出移動存儲設備的行列。其實按照移動存儲設備的發展史,軟盤和光盤也是繞不過去的存在。我仍然記得微機課上的電腦主機上還留有3.5寸軟盤的軟驅口。光盤大家都熟悉,空白盤五塊錢一張,容量比軟盤大的多,我的大學畢業設計就是把內容刻在光盤。但這兩樣都不好伺候,稍不注意就是灰飛煙滅。好在U盤出現了。

U盤的出現徹底奠定了移動存儲設備的形態,它簡直太棒了,即插即用,結實耐用,兼容多種系統平臺。因此它的出現使得移動存儲變得簡單起來。從U盤出現至今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U盤依舊是最主流的移動存儲設備。我還記得自己購買第一款U盤是惠普的,容量僅僅16GB。後來換成了16GB USB3.0的金士頓。

在U盤發展的同時,還可以看到擁有超大容量的移動硬盤(機械硬盤),比如西數,希捷等等。當然也有很多人自己拿2.5寸機械硬盤DIY,成本上會低一些,而且會有一定的成就感。再後來固態的單價逐漸降低PSSD開始成爲大家的新寵,容量大,速度快,體積相比機械硬盤更小,因而很多人都選擇了PSSD或者拿硬盤盒與固態硬盤自行DIY。

今天的主角並不是普通的U盤也不是PSSD而是被稱爲固態U盤的aigo U393 。個人認爲雖然固態U盤的名字上還是叫U盤,但內芯早已是固態的形狀。

aigo U393固態U盤採用鋅合金外殼,結實抗造,並且前後接口均有保護蓋,一面磁吸,一面卡扣。個人認爲選擇一款便攜式移動存儲設備,外殼必須要堅固耐磨。平日裡U盤或者PSSD並不想電腦裡的固態一樣安全,它隨時可能跌落,也有可能被擠壓,

作爲固態U盤 U393的容量沒讓人失望,PSSD有的,aigo U393也有。128GB、256GB、512GB甚至還有1TB超大容量。如果你是需要一個速度飛快的U盤,那麼我認爲128,256GB容量已經夠用,如果你想要超大容量,那就請選擇512GB和1TB吧。

aigo U393能稱之爲固態自然是因爲其採用了同固態一樣的閃存顆粒與主控芯片,並且採用了USB3.1Gen2的高速數據接口,因此它的讀取速度非常之高,500MB/s對它來說只是小意思。這時候在看幾年前USB3.0U盤的速度,40MB/s的速度讓人不禁感嘆科技發展之快。

如果說軟件測試出來的讀取速度很理論,那就看看實際表現如何。在這裡我使用的是兩個超過5GB的大視頻文件,可以看得到aigo U393寫入速度高達450MB/s,兩秒一G真不是說說而已。

速度快是一回事,速度穩定纔是真,誰都不喜歡“秒”盤。10G的文件將其從U盤向電腦中拷貝,大概需要10~12秒的時間,從動圖可以看的出來aigo U393的速度很穩定,幾乎是一條直線,也就是說從頭到尾速度都是450MB/s。

除了“一根線”的問題,aigo U393這樣的固態U盤還有幾點值得一說,其中最最突出的是體積上的優勢。固態U盤我認爲還將其稱之爲U盤大概是取其U盤一樣的外觀,就像我手中的aigo U393和金士頓USB3.0U盤一樣,他們同樣都有USB-A口,體積也相差不多,無非是是U393做工更好、容量更大、速度更快,還多一個Type-C口,所以叫他“U盤”沒毛病。

雖然移動固態硬盤相比移動機械硬盤的體積要小很多,但面對aigo U393這樣的普通U盤一樣的體積還是沒辦法比。

速度快,體積小,容量大,這樣的設備用到什麼地方合適,單單以普通U盤的角度看他,會埋沒它的優點。如果你想裝第二系統,但又不想佔用電腦硬盤,那就可以將aigo U393作爲系統盤,每次啓動電腦選擇以U盤啓動就可以。

除了上面提到的系統盤用途,aigo U393的Type-C用途甚廣。我們都知道手機大多是Type-C口,因而將其插到手機上通過OTG功能手機也就擁有了128GB超大擴展內存,平時想要觀看視頻,文件備份就可以直接用上。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品牌手機依舊使用USB2.0的傳輸協議,所以固態U盤的速度會被限制。

其實像aigo U393這樣的固態U盤用法還有很多等待你我去發掘,感謝科技的進步,希望能有更多像aigo U393這樣優秀的固態U盤產品出現。固態U盤幾乎佔了天時地利人和,但總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使用中溫度較高。好在aigo U393的金屬外殼更加利於散熱,所以在選擇之間考慮好是否能接受發熱問題。

如果以前有人問題有沒有一種容量夠大,速度夠快,體積夠小,使用方便的移動存儲設備。我會告訴他你怎麼不去上天呢,現在不一樣了,我會直接把aigo U393的鏈接甩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