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波自由式》:不只有大尺度情慾戲碼!你還可以從劇裡感受真正的多元與開放

《妮波自由式》有很多在宣傳上主打的標籤,如很常見到所謂的「臺劇尺度天花板」比喻,在故事當中確實也不乏各種性愛場面,甚至也有一些,我覺得是會造成觀衆衝擊的觀念——但我覺得這部作品的意義,其實也就那個,帶給觀衆的衝突本身。

那些需要花時間去思考、適應、包容與接納的議題,恰恰正是《妮波自由式》希望帶給大家的價值,而且我甚至會覺得,是一種必須經歷。

挺喜歡 Pony 在 podcast 節目中所提及的一段引言——很多人說臺北是一座開放且多元的城市,而我覺得不光是在劇情當中所有人發生的故事、觀念的養成與實踐,都是一種多元開放的象徵,我覺得也像是呼應到戲外,能夠在臺灣拍攝出《妮波自由式》這樣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極有說服力的象徵。

對於性、對於愛,不管是從今年初的《愛愛內含光》、前陣子的《今夜一起爲愛鼓掌》,都更直言不諱地把性拉出來作爲戲劇主軸討論。某種程度上開拓大衆視野,發現有很多未知的探索如此新鮮刺激,同時我覺得也是一種慢慢透過戲劇的形式,去鼓勵更開放性的思維。

談及性愛,不需要再遮遮掩掩,大膽且勇敢承認自己的想要與需要,不需要壓抑。

「I am Whoo I am」的真諦,在於接受所有的可能、包容所有的真實樣子。於是我也印象深刻在第四集 MAMA 的憤怒——不懂得去了解、尊重多元族羣的人,最瞎。

而小志在故事中面對的問題,是男友渴望開放式關係。從一開始追求且嚮往婚姻的他,從他的發言跟選擇,可以推測小志是一個更追求穩定、在關係中追求忠誠且專屬的人——溝通未果,對未來藍圖不相符合,所以小志與男友走上了分手一途。

分手固然傷心,可是讓人感動的莫過於,在那個時刻,日常那些常常損自己的朋友們,都是在第一時間予以陪伴,而 Pony 也真性情的告訴小志,其實並不一定要變成誰的樣子,因爲他就是他自己。某種程度上那一刻我覺得是有被呵護、被觸動到的。有一個很幽微的情緒在於——小志固然在分手這件事情上的決定看似灑脫,但是在做出這個決定之前,他畢竟也曾經過拉扯。

有些人將婚姻當成一輩子的誓言與承諾,有些人把婚姻當成一種衝動;有些人看得慎重,有些人看得輕巧,但所謂的自由,或許就是在這條路上,找到與自己有相似價值觀的存在罷了。

不光是莊凱勳這次出演的 MAMA 可說是顛覆過往觀衆對他的既定印象,其實我覺得包含宇宙跟陸夏,都在這次交出了蠻讓人驚喜的演出。首先在這樣的議題內容之下,我覺得願意接下這樣的角色,自然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勇氣——而在表演過程,我注意到兩人非常自然不扭捏的演出,這當然非常仰賴親密指導在過程中的協助,但我覺得在心態上、事前準備,以及對於角色的剖析,絕對都是做足了功課。所以他們在故事當中,有一種顛覆真實世界中的林思宇與陸夏的表演,而這種「放得開」的表現,我覺得是有其渲染力的。

非常期待後續發展,也蠻推薦大家來感受一下這種戲劇帶來的衝擊與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