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外逃指南——臺灣版

圖/美聯社

——聯合國《難民地位公約》對難民的定義

來自Taipei的T姓網友

▎來自臺北的T姓網友表示...:

「我會蠻想知道,假如有天台灣人變成了難民該怎麼辦(比如臺海開戰、軍事政變)?逃難的時候需要帶什麼東西?該往哪裡逃比較好?日本?南韓?菲律賓?越南?太平洋上的小島?這幾個國家有收留難民的前例嗎?

......光是要從臺北逃難到琉球,感覺就是一個很困難的過程,那這些敘利亞人是怎麼辦到的?」

(資料圖片)2014年大馬士革,受到戰火摧殘的雅爾矛克難民營,居民們正在等待糧食配給。 圖/美聯社

▎敘利亞人是怎麼辦到的?

總人口1,790萬的敘利亞,自2011年3月陷入動盪以來,至今約有四分之一人口逃往海外。

根據聯合國難民署(UNHCR)今年10月份的統計,光是已註冊的海外敘利亞難民就高達418萬人;但自2015年以來,敘利亞境內的衝突加劇、鄰近地區如土耳其、約旦等國,難民收容能量又早已飽滿,溢出的難民也就如同潮水般一波波地涌入更安全、社會收容能量更強的歐洲大陸。

根據UNHCR所釋出的數據推估,約有三分之二的敘利亞難民由陸路或空中交通入境歐盟管轄區域;但卻仍有將近10萬人左右,選擇由風險更高的海路、由地中海進入歐洲——像是8月份震撼全球的那張照片,陳屍在沙灘上的敘利亞小男孩亞藍.庫迪(Aylan Kurdi)一家,就選擇由土耳其渡海準備往希臘邁進。

小男童俯屍於土耳其海灘,沉默的照片震撼了全球。 圖/美聯社資料照。

▎OK,那我們反觀臺灣...

身爲逃難者,你的選擇其實不多。

我們當然可以尋求各國駐臺代表處的庇護申請——假設在極端狀況下,這些外使單位仍正常運作、並大開庇護之門的話——又或者你只剩下離境、躲避亂局這個選擇。

與敘利亞的狀況不同,四面環海的臺灣,並不存在「陸路鄰國」的選項。但在混亂中航空交通可能受阻、受到管制,逃離臺灣的方式也只剩「海路」的選擇。

從海路出發,離臺灣最近的庇護尋求地,則是花蓮東方110公里、日本所屬的「與那國島」,其次則是離臺灣270公里遠的石垣島。

若在一片混亂之中,您仍能保持理性思考,屆時請選擇往臺灣本島東部移動,順利的話,則可由花蓮港出海避難。

▎出海後就沒事了嗎?

以地中海難民船爲例,由土耳其西部海岸出海,最近的選擇是不到1海哩的薩摩斯島(Samos),出海10海哩內也有相當多的希屬島嶼可供登岸。也因爲距離不遠,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外國通信社傳回「難民乘膠筏登陸」的照片,話是這麼說,但各種翻覆、觸礁、或沉沒事件仍屢屢發生,貌似平穩的海上之路——即便短短几海哩而已——卻是帶走不少枉死人命。

地中海的沿岸狀況就已如此險峻,何況是位於大洋之中的臺灣東岸。

雖然一般動力船隻約在4-5個小時可抵達石垣島、2小時內也能在與那國島靠岸,但途中風浪不小,特別在冬季東北季風強勁,海難事故時常發生,更別說東部海域還有流速驚人的黑潮主流終年向北、阻礙着難民船的東進——一不小心難民航向就會嚴重偏移,而永遠抵達不了庇護目的地。

但假若海神眷顧,沒讓我們碰上船難事故,海上航行期間,我們還有可能被海上保安廳攔截,屆時還得視東京當局的政策評估:難民船有可能被驅離回公海,任其海上流亡、也有可能被海保廳收容,並取得日本政府核發《臨時庇護登陸許可》而獲准入境。

但入境之後則又是另一個故事......。

很難想像這樣條件的難民船,能在黑潮中順利前進(圖爲地中海上的難民船)。 圖/義大利海岸防衛隊

▎那麼,說說上陸之後的問題吧...。

假設你成功登陸日本,接下要面對的則是繁雜的官僚與行政手續。

首先,你必須提出證明文件與難民陳述,「證明自己」在「原生國」受到安全威脅;但自此,我們無法確認在這種狀況下,您的原生國會是「臺灣」或是「中國」,更無法預測兩種判斷會對難民核發的決定,帶來多大程度的影響。

在近期案例上,我們或許能借鏡維吾爾難民在東南亞所面臨的困境。受迫於中方的外交壓力,近兩年,泰國與越南都曾不顧聯合國難民署的抗議、強制遣返維族難民回中國——即便這些維族難民拒絕承認「中國國籍」,並都獲得聯合國難民署的高風險族羣驗證背書。

近兩年泰國與越南等國,都曾不顧聯合國難民署的抗議、強制遣返維族難民回中國。 圖/路透社

▎在這樣狀況下,難民申請的成功率有多少?

日本的難民審覈素來以刁鑽聞名,以2014年爲例,全年難民申請者約有5,000起,但同時整年通過層層審覈的難民核可數卻只有11人,核可率僅有0.22%,爲已開發國家中最低——同時,審覈的過程往往冗長、甚至沒有盡頭,申請者此時的醫療保險、工作權等也都受到嚴格限制。

鄰近的韓國雖然近年獨步亞洲,通過獨立的《難民法》。2014年共2,896人申請難民庇護,同期認證通過案例則有94人,即使核可率僅有3.2%,但在東亞國家中已是「相對開明」。

此外,香港的難民認證則已由中方接手。至於東南亞各國,雖然在難民中繼事務上「經驗豐富」,但各國對海上難民的一貫方針卻是「拒收」:回顧70至90年代的越南船民、或是近年的羅興亞難民船事件,若非國際輿論強施壓力,這些國家的第一反應多是驅逐難民船於領海,而非主動提供救助與暫時收容。

近年的羅興亞難民船事件,亞洲國家的第一反應多是驅逐難民船於領海,而非主動提供救助與暫時收容。 圖/路透社

▎逃難,有必備行李嗎?

身爲逃難者,你的選擇真的其實不多。

你需要牢牢守住身份證明文件,譬如說護照、身分證、駕照、戶口名簿,這些資料「可能」能加速難民申請的過程(但無法保證通關);其餘的包括外幣、個人資產、藥物、等,則可遇不可求。

若機遇許可,在上船前,請多整補一些飲用水並隨身攜帶;從地中海、羅興亞、到澳洲的海上難民案例中,除了各種意外,「脫水」似乎是最常見的難民死因之一。

對於難民而言,最需要帶上路的,可能是運氣。 圖/美聯社

歐陸難民潮 | 轉角國際 udn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