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原民16族僅2族有這傳統 慈大校慶展示珍貴「手紋」
▲授課老師吉布璐•阿笆琉吾述表示,透過手紋內容,可以看出魯凱族社會架構與階級制度、平民與貴族的身分差異、是否具備編織能力。(圖/慈濟大學提供,下同)
記者王兆麟/花蓮報導
慈濟大學校慶系列活動陸續開跑!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規劃一系列活動,率先登場的是魯凱族系列,除了有手紋分享、花環製作、飲食體驗,以及歌謠文化、紀錄片播放和原博館闖關遊戲,更廣邀不同族羣學生穿上色彩繽紛的部落特色服裝,在最夯的拍貼機前,免費留下最具濃濃原民風的「人生四格」!
在臺灣16族原住民裡,僅魯凱族和排灣族有「手紋」文化(Kia pacese)。對魯凱族少女來說,紋手不只是美麗,也象徵少女的貞潔和父母的疼愛,更代表着一個女人成熟的象徵,以及在部族中被賦予的身分與價值。然而,因日據時期強制禁止手紋,部落人口老化,導致年輕一代對此十分陌生,面臨文化斷層的危機。
來自屏東縣三地門鄉青葉部落的授課老師吉布璐•阿笆琉吾述(魯凱族Mabaliu傳統領袖家族)表示,由於魯凱族的社會階級是透過世襲,區分爲領袖、貴族、士族、平民。所以,透過手紋內容,可以看出魯凱族社會架構與階級制度、平民與貴族的身分差異、是否具備編織能力。手紋是以橘子或柚子樹的刺,用敲打來刺橫線和幾何圖案。同時,父母希望女兒能學習忍耐、剋制慾望、自律自愛,因此,手紋圖紋不但象徵魯凱族的身分認同,更有深刻的文化意涵。
迎接遠道而來的外賓,魯凱族原住民會就地取材,親手製作花環bengelrai,再搭配花朵襯托,讓客人戴上最獨一無二的頭飾!授課講師吉布璐•阿笆琉吾述表示,「魯凱族族花」是百合花,具有表彰聖潔、膽識、勇氣與尊榮的意義。老師一邊教導學生,一邊講解頭飾戴法、花朵擺放方向和位置的意涵,舉例來說,像是在百合花中間夾着紅色金鳳花,就只限於貴族才能配戴,讓學生更瞭解魯凱族嚴謹的社會秩序和階級制度,以及如何維持並承載部落傳統的社會秩序。 護理科一年級學生李忻芸(排灣族原住民)表示,家裡長輩也有手紋,小時候覺得習以爲常,長大後才知道手紋很珍貴、很稀有。來慈濟大學讀書後,更有機會了解原住民族文化,體會延續族羣傳統的價值。護理科三年級學生方姸涵(卑南族原住民)表示,以爲花環很簡單,就是把花放上去而已,沒想到,製作過程如此複雜,還有不同的意義,更喜歡百合花的純潔象徵。
再端出傳統飲食「Cinavu」吉納福,也就是魯凱族遇上重要喜慶或貴客臨門時的代表性點心。乍看之下很像是部落版的糉子,用芋頭粉、小米或小米粉把內餡包起來,再用假酸漿葉包起來,最後以月桃葉包覆,水煮三十分鐘就能吃了!特別的是,假酸漿葉不但有特殊的香氣,還能直接吃下肚,幫助消化、防脹氣,妥妥的展現原住民生活智慧王!
特別的是,今年適逢太魯閣族正名20週年,不但正式脫離長期以來被歸類爲泰雅族的狀態,也象徵太魯閣族的文化、語言與身份的重建和再確認,更代表族羣文化的復興與自我認同的強化。所以,原資中心邀請花蓮在地藝文團隊,像是瑪大藝術恆舞集、慈大usasaus原音社等演出,展現太魯閣族文化精神。同時,與花蓮在地部落品牌「後山蕨起」合作,透過文化研習體驗營,讓師生親身體驗太魯閣族的生活與信仰,深入瞭解食農教育、在地創生,提升對原住民文化多樣性的認識與尊重。 學務處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主任李佩穎表示,目前慈大有831名原住民學生,佔全校學生15.7%。儘管僅有9名魯凱族學生,沒有太魯閣族178名學生多,卻能透過原民周,促進師生對不同族羣的理解和交流,提升友善校園多元文化,深刻意識原住民文化延續及保存的重要性,更達到推廣全民原教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