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煙捐救健保 難道鼓勵抽菸
國人吸菸率呈下降趨勢,但包括健保安全準備、癌症防治、疫苗、長照等都仰賴煙捐做財源。(本報資料照片)(吸菸有害健康)
國人吸菸率呈下降趨勢,但包括健保安全準備、癌症防治、疫苗、長照等都仰賴煙捐做財源。煙捐並非公務預算,運用較彈性,但也被詬病是政府「小金庫」。健保財務惡化,應通盤檢討;若一直靠煙捐救健保,國家究竟是鼓勵抽菸,還是不抽菸?
我國1987年開始徵收煙稅,2002年臺灣爲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將煙稅調降至11.8元;基於「以價制量」的菸害防制策略,同年政府開徵煙捐,隨後幾年煙稅、煙捐都逐步提高,如今每包煙的煙稅31.8元、煙捐20元。
煙捐屬於基金的一種,因爲是從抽菸者身上收取,也會用於菸害防制的各項業務,只要行政單位要做的事與菸害擦得上邊,就可討論動支。至於由國家統收、統支的公務預算,有主計處審視編列是否合理、審計部監督執行效率;若行政單位表現欠佳,下一年想再動支,可能還會面臨被砍預算的風險。可見煙捐審查不嚴格,更有濫用風險,數年前甚至有地方政府被抓包拿煙捐買花籃、吃尾牙。
國健署「國人吸菸行爲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吸菸率逐年下降,從1990年的32.5%降至2020年的13.1%,煙捐收入也因此縮減。換言之,煙捐是不可靠財源,有人形容是「不道德的稅捐」,不能希望大家多抽菸,就能有錢多做一些事。
一旦政府菸害防制做得好,煙捐收入也就會減少,吃緊的健保財務也勢必受到衝擊。健保不應仰賴煙捐做財源,解決健保財務困境,須通盤檢討收支結構問題,找出長遠做法纔是正辦。(吸菸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