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再大中華區總裁常青:積極耕耘中國市場 長期承諾不會改變

證券時報記者 鄧雄鷹

今年9月,國務院頒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爲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大型再保險集團之一,慕尼黑再保險集團(下稱“慕再”)早在2003年就在中國設立了分公司。近日,慕再大中華區總裁(非壽險)常青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分享了慕再在中國市場的佈局思路和對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發展的建議。

常青表示,慕再在中國設立分公司已經21年,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的時間更久。中國市場對於慕再集團來說是全球性的戰略性市場,慕再會在中國市場長期耕耘。這是一個長期承諾,不會因爲市場環境變化而有所變化。

“從負債端來看,目前慕再集團在中國市場已設立了慕再北京分公司;在資產端方面,從去年開始,慕再將在中國的再保險資產從以前的委託慕再海外資管公司管理,轉爲交給國壽資管來擔任資產管理人,體現了我們進一步本土化的具體行動。”常青說。

常青認爲,再保險是中國加入WTO之後最先開放的領域,是一個開放且國際化的市場,慕再一直將合規經營作爲經營底線,得到了監管方面的很多幫助和支持。

他同時提到,從市場環境來看,目前直保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尤其在非壽險業務中,有些領域存在非理性競爭的情況,導致前端市場定價機制沒有與風險百分百掛鉤。目前,中國市場主要是通過比例合約的方式來進行再保安排,因此再保險業務也存在不小挑戰,公司一直在積極支持客戶開展風險減量管理來降低風險敞口。

在市場佈局方面,常青進一步表示,公司正在積極圍繞“五篇大文章”開展研究,除了與直保端客戶合作開展巨災保險、綠色保險等傳統業務合作,在科技保險領域,得益於中國科技發展在世界領先的地位,慕再也在圍繞如何爲助力新興科技發展增強風險抵禦能力開展探索。這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在國際上也沒有很多先例可循,目前慕再還在學習探索中。

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進程中,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撐。今年8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發佈《關於加快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在臨港新片區建設要素集聚、業務集中、交易活躍、規則完善的上海國際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將上海打造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再保險中心。

談及如何進一步推進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常青建議,一是要有開放性,二是要有持續性。

“從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初衷來看,應該是聚焦於增量市場和海外分入市場,這不是臨港或者上海地區的再保險中心,而是面向全球的國際再保險中心,因此開放性非常重要。”常青同時認爲,從國際經驗來看,再保險中心的最終成功不能僅僅依賴於政府補貼或是稅收優惠,而是要實現要素聚集,包括機構、人、能力的集聚,真正做出和其他地方不一樣的再保險運營模式。

再保險業務的標準化也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當前,國內的再保險交易還不是非常標準化的業務,如何從市場實踐上將非標的再保險交易,用標準化的方式在再保險登記交易中心運行,是一個值得行業觀察的課題。希望在執行層面上,能將監管的初衷執行好。”常青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