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假律師”擾亂法律服務行業發展

原標題:莫讓“假律師”擾亂法律服務行業發展

在這世上,居然還有這樣一種“生意”:假冒律師行招搖撞騙之實。據工人日報報道,如今,網上有一些“假律師”故弄玄虛,號稱沒有打不贏的官司,以此“套路”打工者。他們善於鑽法律的空子,再通過花言巧語,騙取不少有維權需求的中老年打工者。打工者向他們支付600元-2000多元不等的代理費,拿到了代理費後,“假律師”就將對方拉黑。

冒充律師身份實施詐騙,騙取他人錢財,本質上是違法犯罪。根據《刑法》,以非法佔有爲目的,使用欺騙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構成詐騙犯罪。假冒律師故意騙錢的不法之徒,理應受到法律嚴懲。

據報道,這些“假律師”打得一手好算盤——他們詐騙的金額一般不超過2800元,刻意不突破3000元的詐騙公私財物立案標準,想以此逃脫職能部門的查處。但實際上,算盤雖然打得響,“假律師”們也不會逃脫法律制裁:歷次詐騙金額是可以累積的,當“假律師”實施詐騙活動的累積金額達到數額較大的入罪標準,同樣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在那些“假律師”的身後,是一條極爲扭曲而隱蔽的生意鏈,從假註冊地址、假律所,到假諮詢微信號、假委託書,各個造假環節嚴絲合縫,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具有極大的欺騙性。翻看報道,有的“假律師”名下,有多家帶有“法律諮詢”字樣的企業,這些“外殼公司”僅登記註冊不到一年就註銷,還共用一個辦公室。也因此,打擊“假律師”亂象,光打擊站在臺面上的個別騙子還不夠,需以雷霆萬鈞之勢,將“李鬼”及其配套造假鏈也一掃而光。

同時,對於職能部門來說,在重拳出擊之外還需暢通救濟渠道。“假律師”的受害者多爲被欠薪侵權的中老年打工者,而因爲“假律師”的無恥操作,這些打工者又二次淪爲受害者。令人遺憾的是,當一些受害者發現被騙,找到公安機關報案,其中部分人卻因爲涉案金額較小被公安機關不予立案。“假律師”類型犯罪不是某地個案,而是多地發生,在此基礎上而言,公安機關不妨關注到這一多發事件,把握“假律師”類型犯罪的特點規律,抓住蛛絲馬跡深挖細究,對此該立案的堅決立案,以更好地維護受害者的合法權益。

任由這些騙子得逞,不僅侵蝕公民的合法權益,更損害真律所的商譽、信譽,不利於法律服務行業發展。各地有關部門還需儘快打出組合拳,嚴懲“假律師”,及時有效地斬斷這一灰黑生意鏈。(歐陽晨雨)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