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登場 氣候變遷會議 核能非主議題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即將在8日舉辦。圖爲賴總統6月宣佈成立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本報資料照片)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議8日將舉辦,會中聚焦討論我國未來面臨氣候變遷衝擊及電力供需與挑戰,但學者指出,因行政院過去已成立永續會、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建議卓內閣接下來應思考這些單位與委員會的權責如何畫分、整合。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以賴清德總統作爲召集人,邀請前中研院長李遠哲、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並納入產、官、學及民團代表共24位委員。屆時會中將由環境部長彭啓明以先前與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公佈的報告「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24:現象、衝擊與調適」爲基礎,報告「氣候變遷對全球及臺灣的影響衝擊評估」,以及臺電董事長曾文生報告「臺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

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委員會由總統府、環境部主導,他將以淨零小組共同執行長名義參加,將在「氣候調適」議題上加以着墨。

據瞭解,「國家氣候變遷科學報告」提及雲林縣、臺南市與基隆市將成爲全臺溢淹面積最多的前3名,以及無法控制升溫衍生各項風險,也都會在委員會報告着墨,且因凱米颱風才遠離臺灣,有委員預估大家針對洪水議題討論會較多。

彭啓明也曾提到,凱米颱風導致淹水面積相較莫拉克颱風少、水退速度也較快,但對民衆而言,就是淹水,政府未來面對極端天災,必須要做到不怕水淹,這就是「調適」,將在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強調「調適」重要性,再加上防災、淨零,才能打造韌性國土。

「臺灣2035電力供需分析及挑戰報告」則是結合經濟部能源署新版的2033年電力供需報告,配合臺電內部民生、產業供電數據,對應外在AI、景氣用電成長趨勢,着墨在「挑戰」部分,像是電廠電網建設阻力、環評變數、儲能配置等;核能部分也不會有太多說明。

臺大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劉銘龍表示,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象徵賴清德以總統高度,將氣候變遷提升到國家安全層次,但考量先前行政院已設國家永續發展會、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其與委員會權責區分,有待卓榮泰內閣思考。

劉銘龍認爲,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的共識及針對氣候變遷制定國家方向,應交由各部會落實,此時就能由國家永續發展會統合,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則因人力較少,可作爲幕僚單位,彙整各部會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