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經濟工作怎麼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九大重點任務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爲2025年的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指明瞭方向。

據新華社消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5年經濟工作。

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作出判斷,部署了明年經濟工作的九大重點任務。包括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貿、穩外資;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等。

正視困難堅定信心

會議指出,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羣衆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爲發展實績。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一季度開局良好,二、三季度壓力加大後,四季度以來各項經濟數據回升明顯。

財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第一財經表示,在一攬子增量政策協同發力作用下,預計四季度GDP增長5.1%左右,全年約增長4.9%,能順利完成全年5%左右的增速目標。此外,爲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爲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實現經濟平穩過渡和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預計2025年GDP增速目標仍爲5%左右。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恆認爲,應正視當前及明年經濟面臨的內需不足和外部衝擊。房地產市場正在築底回穩,仍影響着經濟運行。同時,特朗普計劃對華加徵關稅,將顯著衝擊中國出口,短期可能出現“搶出口”現象,但全年仍將承壓。化債緩解了地方政府的流動性風險,但化債仍未結束,部分區域仍面臨付息壓力和“三保”壓力。此外,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仍有待進一步提振。

會議強調,實施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爲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9項重點任務。一是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

今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需求持續釋放。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8%,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是3月份以來單月最高增速。

但是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國內需求不足的挑戰仍然較大。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處於近年低位。在外部不確定性加深、中國出口承壓的情況下,2025年擴大內需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麗芬表示,有效需求不足,既有短期的因素,也有長週期的因素,既有國內的因素,也有國際的因素,是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過程當中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陣痛。當前,要持續鞏固消費回暖勢頭,推動汽車、家電等消費回升向好,促進數字消費、體驗消費、文旅消費等擴容提質,不斷釋放內需潛力,更好滿足人民羣衆美好生活的需要。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預計,2025年繼續實施“兩新”即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額度可能比2024年的3000億元增加,並且從汽車、家電擴圍至家居、家裝、家紡、消費電子等。

國家發改委日前表示,下一步將開展加力支持“兩新”政策效果評估,總結延續好的經驗做法;同時將研究提出未來繼續加大支持力度、擴大支持範圍的政策舉措,待履行相關程序後適時公開發布,持續以“兩新”政策推動羣衆受益、企業獲利、經濟向好。

此前,廣東、安徽、四川等地已推出了涉及更多品類的以舊換新政策,將補貼延伸至手機、智能穿戴、洗碗機等產品,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滿足消費者真實需求。近期,重慶、成都、杭州等地繼續更新以舊換新政策,擴大品類的同時,也發放電子產品相關消費券。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第一財經表示,2025年宏觀政策會在擴大消費市場方面進一步發力。同時,政策面還會要求持續培育壯大數字消費、綠色消費等新型消費,重點支持文娛旅遊等服務消費增長點,優化居民消費環境。預計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將由今年的3.8%左右加快至5.5%左右,服務零售總額增速也將有所加快。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

投資方面,會議明確,更大力度支持“兩重”項目。適度增加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資有效帶動社會投資。及早謀劃“十五五”重大項目。大力實施城市更新。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

今年以來,各地各部門充分發揮投資擴內需、優供給的關鍵性作用,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今年前10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4.3%,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9.3%,均快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支撐經濟持續恢復向好。

截至目前,用於“兩重”建設的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分三批全部安排到項目,另安排3000億元用於加力支持“兩新”工作。至此,全年1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已全部安排完畢,正在加快推進實施。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副司長趙成峰日前在“中國經濟圓桌會”大型全媒體訪談節目上說,當前我國投資從總量上保持平穩增長,結構持續優化調整,一攬子增量政策效果正在持續顯現。不過,也要看到,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增多,保持投資穩定增長仍面臨一定壓力。

展望未來,趙成峰認爲,我國投資潛力和空間依然巨大。一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的投資需求潛力巨大。一方面,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我國綠色基建、綠色能源、綠色生活等綠色轉型領域投資空間廣闊。另一方面,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國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低空經濟、航空航天等新興和未來產業的投資規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長。

二是基礎設施領域還有許多短板弱項需要補齊。近年來,我國交通、能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聯網、補網、強鏈仍有很大空間;長江、海河等流域洪澇災害暴露出我國水利設施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未來一段時間水利投資仍需保持較大力度和強度。

三是社會民生方面具有廣闊投資空間。作爲城市重要的“裡子工程”,燃氣、供排水、供熱等城市地下管網更新改造任務十分繁重,投資需求巨大。據測算,未來5年,我國在這些領域約有4萬億元的投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