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宋微:炒作中國債務陷阱論反映西方缺乏解決問題誠意

名家觀點》宋微:炒作中國債務陷阱論反映西方缺乏解決問題誠意。(新華社資料照)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宋微17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在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和二十國集團(G20)輪值主席國印度17日召開新一輪全球債務問題視訊會議之際,一些西方媒體和政客再度將債務問題的責任甩鍋中國,渲染炒作「中國製造債務陷阱」。而會議的主要召集機構IMF強調,此次會議不會「針對具體國家」討論,而是將重點關注「阻礙及時達成債務重組進程」的更廣泛問題。如此再審視這一波針對中國的構陷,西方的意圖就暴露無遺:西方根本沒有真正想解決債務問題,詆譭中國、分化中國與其他開發中國家的發展合作伙伴關係纔是他們一以貫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宋微表示,西方國家是將開發中國家拖入「債務陷阱」的始作俑者。上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主導的世界銀行和IMF就開始向拉美等開發中國家大肆放貸,造成拉美陷入滯漲,迄今仍未徹底恢復。西方國家不僅不吸取教訓,反而繼續推動開發中國家特別是最不發達國家進入國際資本市場,並鼓勵其發行主權債券。特別是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因量化寬鬆等政策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轉而積極爲欠發達國家在國際資本市場發行主權債券創造條件,逐漸形成風險相對高、收益相對高的「前沿債券市場」。

便利的發債條件促使一些欠發達國家大肆舉債,而通常情況下貸款的償還期都會超過政府貸款人的任期,因此貸款人很少考慮還款的壓力,導致開發中國家的債務總量迅速激增,直衝警戒線。以「疫情以來第一個主權違約的非洲國家」尚比亞爲例,其主要債務壓力來自在國際資本市場發行的30億美元歐洲債券。剛剛宣佈債務重組失敗的國家迦納,其50%的債務來自私人貸款。可見,西方過早將欠發達國家引入國際資本市場、並鼓勵其大肆舉債,是釀成今日債務危機的根本原因。

宋微稱,中國提供的主權貸款是以促進發展爲出發點的發展援助。因此,當借貸國遇到償還困難時,中國都會以雙邊談判、平等協商的方式解決,希望透過啓動借貸國的發展能力,以發展促進債務問題的解決。例如,近期斯里蘭卡遭遇償債困難,中國宣佈對斯里蘭卡2022年、2023年到期債務進行展期,幫助斯方緩解短期債務償付壓力;同時,中國也真誠地表示願藉此視窗期,同斯方友好協商中長期債務處置方案,盡最大努力促進斯方實現債務可持續。因此,始於「發展」、終於「發展」是中國解決開發中國家債務問題一以貫之的原則。

宋微強調,「中國製造債務陷阱論」反映出西方干預失靈的現實。冷戰結束後,西方在非洲等開發中國家失去明確的戰略目標。經歷大規模的反思和探討,新自由主義成爲西方發展政治學和經濟學的主流。他們認爲貧困是欠發達國家的原罪,治理能力低下導致無論投入多少援助資金都無法促進發展。基於此,西方國家將發展援助與政治干預相結合,試圖通過一系列附加改革條件的援助來控制欠發達國家的發展走向。

然而西方的政治、經濟干預並沒有在這些欠發達國家生成「發展」,反而造成動盪和衝突。非洲大陸甚至一度出現「逢選必亂」的現象,冷戰後的十年也成爲發展學中公認的非洲「失去的十年」。面對非洲的發展困境,中國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創新發展援助模式,向欠發達國家提供不附加條件的貸款支持,從而給這些飽受西方霸凌的國家選擇的機會。近年來,隨着中國對外援助規模的擴大以及這些國家的發展,廣大開發中國家也相應提升了國際話語權。這迫使西方不斷面臨干預失靈的窘境,「中國製造債務陷阱論」正是西方惱怒和挫敗的話語體現。

宋微指出,冷戰結束後,西方對開發中國家的援助開始鎖定爲以財政援助爲依託,推動受援國進行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對於開發中國家急需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則鼓勵其利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由此埋下債務危機隱患。當前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疊加導致開發中國家面臨更嚴峻發展風險,西方應跳出地緣競爭思維,真誠反思並提供建設性解決方案,而非甩鍋和攻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