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期中選情告急 美逾半選民不爽拜登 民調曝關鍵原因

高達58%的美國人卻認爲拜登對於國家最重要的問題畫錯重點,因而不滿意他執政。(圖/美聯社)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8日報導,距離2022年期中選舉僅剩1年,但在CNN進行的最新民調中,高達58%的美國人卻認爲拜登對於國家最重要的問題畫錯重點,因而不滿意他執政。隨着新冠疫情趨緩,美國民衆關心重點發生轉變,加上民主黨支持者轉爲失望、無法獲得年輕族羣青睞,民主黨在2022年期中選舉的選情,恐怕陷入空前危機中。

※笨蛋,問題在經濟

據CNN民調結果,超過3分之1(36%)的受訪美國人認爲,經濟纔是該國面臨最急迫的問題;其中,又有72%的受訪者認爲拜登沒有關注正確的問題。

至於認爲新冠肺炎大流行纔是美國最優先問題的民衆,比例約20%;其中,約79%的人認爲拜登的優先項目是正確的,21%的人則認爲拜登放錯重點。

整體來看,48%的成年人認同拜登處理國政的方式,而52%的成年受訪者卻不支持。民調結果對拜登而言無疑不利,畢竟強烈認同拜登表現的選民比例,已從4月份的34%下降到11月份的15%。若比對歐巴馬或川普執政期間,他們的鋼鐵粉絲比例從未跌破20%。

※當初支持者轉爲失望

甚至,在CNN最新民調中,高達36%的人表達強烈反對拜登處理國政的方式;這數字與CNN4月份民調中強力支持拜登的數字大致相同,顯示過去幾個月來支持率的下降更多的是當初支持者感到失望,而非一開始就強烈反對拜登的團體獲得進一步擴張。

CNN指出,約10分之6的受訪者認爲拜登沒有正確聚焦在最該優先的項目;這個數字與2017年9月民衆對川普的看法(59%),以及2010年1月對歐巴馬的看法(55%)相似。正因爲大部分選民認爲歐巴馬與川普放錯重點,導致兩人隸屬的政黨在就職第二年的期中選舉中蒙受重大失敗。

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漸消退,物價的飛揚讓經濟議題(36%)已超過新冠病毒(20%)成爲美國民衆認爲最重要的問題。(圖/路透社)

※民主黨在期中選舉恐微幅領先

事實上,CNN訪問符合資格的選民,的確也呈現民主黨僅獲得微幅領先的趨勢。約49%的人表示將在2022年的期中選舉中,支持選區內的民主黨候選人;44%的人則表態支持共和黨。這與2009年11月的CNN民調的結果大致相同。

當時,CNN民調顯示民主黨支持率約49%,共和黨則爲43%。無論如何,此一數字趨勢很可能會實際反映在國會席次上。事實上,根據最近一次的選舉結果,民主黨贏得的席次通常低於其囊括的總票數。

此外,根據紐澤西州與維吉尼亞州的州長選舉結果也顯示,共和黨支持者被徹底動員、催票,而更樂於出面投票,這也可能讓民主黨勝機流逝。

※民衆關心重點出現變化

民調也顯示,隨着選舉年的逼近,整個美國關心的重點正逐漸變化中。隨着新冠肺炎疫情逐漸消退,物價的飛揚讓經濟議題(36%)已超過新冠病毒(20%),成爲美國民衆認爲最重要的問題。

其後依序爲,移民(14%)、氣候變遷(11%)、國家安全(8%)、種族不平等(5%)與教育(3%。)。

此外,政黨立場不同,對於國家最該關心的事情,看法也不同;在共和黨人之中,約一半的民衆(51%)認爲經濟是他們最關心的議題,移民(23%)與國家安全(13%)則遠遠落後。甚至,只有4%的共和黨支持者認爲新冠病毒是最重要的議題。共和黨支持者也不認爲氣候變遷、種族正義或教育,爲國家應該優先關心的議題。

在民主黨人中,34%的人認爲新冠肺炎是首要問題,其次依序爲經濟20%、氣候18%、移民8%,只3%的民主黨人認爲國家安全是首要問題。

至於中間選民,則認爲經濟排名第一,其次依序爲新冠病毒(18%)、移民(13%)與氣候(11%)。

拜登似乎特別不得年輕選民的青睞。相較於65歲以上的民主黨或中間偏民主黨的成人年,高達95%認同拜登表現;但在30歲以下的人之中,支持率下降到61%,僅9%的人表示強烈支持拜登作爲總統的表現。

※民主黨與中間偏民主黨人士反對拜登比例上升

民調結果也凸顯,對於國家首要議題爲何的看法,往往影響受訪者對拜登是否正確處理優先議題的看法;認爲經濟爲首要議題的民主黨或中間傾民主黨人士,認爲拜登放錯重點的比例攀升至42%;至於認爲新冠是最重要的民主黨或中間傾民主黨選民,認爲拜登施政方向錯誤的人僅17%。

值得觀察的是,雖然拜登的支持率因政黨立場而急速分化;但最新民調顯示,不支持拜登的選民中,民主黨人士與中立卻傾向民主黨的人比例逐漸上升。在最新民調中,民主黨與中間傾民主黨的人不認同拜登處理國政的比例,上升至21%;此一數字在10月時僅有17%。

其中,拜登似乎特別不得年輕選民的青睞。相較於65歲以上的民主黨或中間偏民主黨的成人年,高達95%認同拜登表現;但在30歲以下的人之中,支持率下降到61%,僅9%的人表示強烈支持拜登作爲總統的表現。

不過,這份民調進行期間爲11月1日到4日之間;當時兩黨基礎設施法案尚未通過,或許這一劑強心針有望改變民衆對拜登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