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讓中德民衆相遇相知!“文明遇·鑑:中國民樂江蘇周”圈粉德國樂迷

音樂爲媒,萬里知音相逢。當地時間9月18日—22日,“文明遇·鑑:中國民樂江蘇周”在德國舉行。在烏爾姆和慕尼黑兩座德國名城,江蘇民樂團的藝術家們爲德國觀衆帶來了兩場精彩的《弦上江南》民族音樂會,以動人音符勾勒出來自江蘇的水韻華章。許多德國觀衆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是他們第一次現場聆聽中國民樂,特別的樂器和優美的音樂讓自己愛上了中國文化,音樂作爲世界通行語言,能夠讓兩國人民相遇相連相知。

9月19日晚,第一場《弦上江南》民族音樂會在烏爾姆音樂學校舉行。9月20日晚,慕尼黑音樂教育中心迎來了第二場《弦上江南》民族音樂會。

烏爾姆是科學家愛因斯坦的故鄉,多瑙河從城中蜿蜒而過,慕尼黑是德國第三大城市,是德國重要的經濟、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這裡的民衆十分喜歡音樂,兩場音樂會吸引了當地衆多資深樂迷前來聆聽。

《弦上江南》音樂會將中國民樂之美呈現得淋漓盡致。現場觀衆既隨着樂音行過江南的“小橋流水”,琵琶古箏二重奏《過雨荷花》、竹笛獨奏《秋湖月夜》、古箏獨奏《漁舟唱晚》都如詩般的樂章,呈現一幅幅江南圖景;又被二胡獨奏《賽馬》帶入萬馬奔騰的草原,激昂的馬蹄聲落下,音樂廳內掌聲不斷,表達對中國藝術家們精湛表演的讚賞。

△柯麗娜(左一)

“太棒了!我們太喜歡了。”烏爾姆本地居民柯麗娜和兩個閨蜜一起來聽《弦上江南》音樂會。她們喜愛中國文化,自發組織了一箇中文學習小組,還給自己起了中文名。“我自學中文18年了,不過這樣的音樂會還是第一次聽。”柯麗娜的女兒也興奮地告訴記者,自己非常享受當晚的音樂會,回去要和媽媽一起學中文,想對中國有更多瞭解。

鋼琴家、烏爾姆音樂學校鋼琴教師埃琳娜·芬裡奇告訴現代快報記者,當晚的音樂會既專業又充滿情感,現場沒有指揮,但是所有的演奏家們配合得非常和諧,她特別喜歡這樣風格的音樂會。

△鋼琴家、烏爾姆音樂學校鋼琴教師埃琳娜·芬裡奇(右)和丈夫

“音樂是我們人類共通的語言,不同國家、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都可以聽彼此的音樂,感受對方的文化、情感。”埃琳娜·芬裡奇說,當晚的音樂會就像是一座中國與德國之間的橋樑,這一刻大家能夠相互理解。

△舒伯特姐妹

舒伯特姐妹被當晚的中國民樂感染,她們的母親來自中國,所以從小就對中國文化感興趣,這次是專程前來聆聽音樂會,她們對現代快報記者表示:“我們對中國民樂很感興趣,給人的感覺非常溫暖,讓人感到舒適和寧靜,以後也會多多學習中國民樂和文化。”

△阿克塞爾·代克

阿克塞爾·代克是一位來自德國的汽車行業高級專家,他表示,傳統音樂能夠連接不同文化的人,音樂會讓自己和中國文化相遇,從音樂中自己可以理解中國文化,他十分喜歡這樣的別樣音樂會,期待未來能夠在德國聽到更多來自中國藝術家的現場表演。

“文明遇·鑑:中國民樂江蘇周”活動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江蘇省演藝集團、現代快報社、無錫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承辦。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鹿偉 孫蘭蘭 熊平平/文 劉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