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業2024年扭虧爲盈,今年民航局要做出這些改變

2024年,全行業同比減虧206億元,總體實現扭虧爲盈。

這是今日舉行的2025年全國民航工作會議上披露的信息,意味着2024年初民航局定下的目標最終實現。

而對於已經到來的2025年,民航局預計行業的盈利水平將進一步提升,並在國際航權分配和價格收費方面提出了更多監管要求。

行業扭虧爲盈背後

新冠疫情期間,民航業大幅受挫,疫情三年累計虧掉近4000億,2023年雖然大幅減虧,但虧損額依然超過了疫情前的任何一年。

到2024年,民航業終於扭虧爲盈,首先得益於旅客量的超預期恢復。

根據民航局在今日會上披露的數據,2024年全行業共完成運輸總週轉量1485.2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7.3億人次、貨郵運輸量898.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25%、17.9%、22.1%,較2019年分別增長14.8%、10.6%、19.3%。

而在2024年年初時,民航局的預測是,2024年全年的旅客運輸量預計6.9億人次,意味着實際的旅客量大大超過了民航局年初的預期,並且年度旅客量創歷史新高。

旅客量超預期的同時,行業的運營效率也在逐步恢復。整個2024年的飛機日利用率8.9小時,同比提高0.8小時;正班客座率83.3%,同比提高5.4個百分點,高於2019年0.1個百分點;載運率72%,同比提高4.3個百分點,高於2019年0.4個百分點。

不過據記者瞭解,並非所有航司都在2024年獲得了正向的利潤。根據中航協披露的2024年三季度數據,今年前三季度航空公司整體盈利201.2億元,同比增長107.7%,累計實現盈利的航空公司達到20家。

這也意味着,還有一半以上的國內航司沒能在前三季度獲得盈利,而四季度是航空業的傳統淡季,依靠四季度實現全年扭虧的可能性很小。

對於2025年,民航局預計旅客量進一步增長:預計2025年完成運輸總週轉量1610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7.8億人次、貨郵運輸量950萬噸,行業盈利水平也將進一步提升。

對旅客量增長的樂觀預期,主要基於國內國際市場25年走勢的判斷。民航局指出,目前,我國航空總人口達到4.7億,較2019年增加1.6億,已成爲全球航空人口最多的國家。“國民收入穩步增長以及法定假日增加,將進一步激發人民羣衆航空出行熱情;我國單方面免籤國家範圍進一步擴大、過境免籤政策全面放寬優化,將有利我國民航中轉市場構建。”

國際航線重大轉變

相比超過疫情前的國內市場,2024年的國際客運市場依然未能“滿血”恢復。民航局在今日的會上透露,2024年國際客運航班增至每週6400班,恢復至疫情前84%,國際貨郵運輸量同比增長29.3%。

中美航線的恢復慢於預期是拖累國際航線恢復的重要原因。在24年年初時,民航局曾提到要推進中美直航航班大幅增加,但直到現在中美航線的恢復率依然不到三成。由於執行航權對等原則,美國航司如果不用滿目前的中美航權,中國航司也很難獲得進一步的增班額度。

多位行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2024年以來,中國的國際航線發生了不小的結構性變化,其中到非洲和中東地區“一帶一路”國家的客運航班量佔比達到73.8%,比疫情前提升4.4個百分點,而三大航新開的航線也更多是到非傳統市場,這與傳統的歐美航線受航權對等限制的影響,以及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經貿往來加強不無關係。

民航局今日也披露,2024年新增"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航點19個,我國至中亞、西亞、歐洲方向旅客運輸量超過2019年水平,分別增長152.4%、49.5%、25.7%,力爭2025年國際航班數量恢復至疫情前9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民航局今日還提到將在2025年落實《關於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強化樞紐導向型資源配置,將稀缺航權、時刻向不同能級、類型的國際樞紐、樞紐運營人和主基地航司集中。

據記者瞭解,上述《指導意見》是2024年下半年民航局和發改委聯合發佈的,其中還提到“連接除國際樞紐機場外其他機場的國際航線,地方政府不得安排航線補貼,開展國際航線航班補貼合法性審查,防止一些補貼做法擾亂我國國際航空運輸政策環境和公平競爭市場秩序。”

“在《指導意見》中,除了北上廣之外,成都,深圳,重慶,昆明,西安,烏魯木齊和哈爾濱被定義爲國際航空樞紐,這意味着,目前航線補貼比較頻繁的長沙,鄭州,廈門等城市,未來的航線補貼可能都要剎車,”一位行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而此次民航工作會上明確提到要落實《指導意見》,將對國內航司的國際航線開拓產生重大影響。

加強價格收費監管

除了國際航線,民航局還在會上提到要在2025年完善航空運輸市場監測預測,常態化開展市場供需態勢分析研判;規範重點時段和特殊情況航空運輸價格行爲,加強價格收費監管,維護航空運輸市場價格秩序;引導不同類型航空企業基於差異化功能定位,深耕細分市場,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近年來的民航工作會上首次提到“加強價格收費監管”,或與2024年的國內民航市場“旺丁不旺財”有關。

根據航班管家的統計,2024年民航經濟艙平均票價約767元,同比2023年下降12.1%(票差在百元),同比2019年也是下降3.8%。

旅客量創下歷史新高,票價卻在下降,一方面與高鐵的分流影響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國內市場的“內卷”不無關係。

多家國內航司市場部人士對記者透露,24年即使是傳統旺季的暑運和國慶,票價水平都不如23年,是因爲不少航線只要稍微提價,旅客就轉向了高鐵。

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則對記者指出,目前行業處於運力供過於求,尤其是國際航線未滿血恢復之下,大量原本要飛國際線的寬體機回到國內市場“內卷”,從而導致更多國內航線陷入價格戰的境地,這也是民航局提出“引導不同類型航空企業基於差異化功能定位,深耕細分市場”的重要原因。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鄒建軍認爲,未來市場的恢復絕對不是簡單地對疫情前的複製,而是會面臨全面的結構性變化,包括國內航線市場與國際航線市場。“因此,適應當下的中國國情,關注體驗經濟,堅持以需求爲中心,關注運行效率與發展效益,應是當下中國民航改革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