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真急了
來源 | 財通社
撰文 | 王鑫
2025年第一天,蜜雪冰城打響了新年新茶飲捲上市“第一槍”。
很顯然,這是一個別出心裁的日子,吸引了大量眼球,但也凸顯了“雪王”上市的焦急。
1
“雪王”打響新年上市第一槍
早在去年初,蜜雪冰城就和古茗同日率先遞交港股招股書,然後滬上阿姨加入。而最近,古茗、滬上阿姨均已二次遞交,沒想到蜜雪冰城憋在後面,是爲了發動“元旦攻勢”。
和其他新茶飲企業不同,蜜雪冰城一直走的是平價路線,6元左右的平均售價,吸引了大量學生和打工人羣,快速成爲新茶飲行業頭部品牌,被冠以“雪王”之稱。
而且,蜜雪冰城聘請的聯席保薦人爲美銀、高盛和瑞銀集團,一水的外資天團,這被視爲其進一步通過上市加速出海的信號。
從更新後的招股書來看,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已擁有:
超過45000家門店,爲業內唯一一家邁過4萬家門檻的連鎖企業;
開店至海外11個國家(包括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老撾、新加坡、澳大利亞、韓國及日本);
一年賣出超74億杯,2024年前三個季度以賣出71億杯。
根據灼識諮詢的報告,按照門店數計,蜜雪冰城是中國及全球最大的現制飲品企業。按照終端零售額計,是中國第一,全球第四的現制飲品企業。
業績方面,蜜雪冰城表現也很亮眼。
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九個月,分別實現收入136億元、203億元及187億元,同比增長31.2%、49.6%及21.2%;
同期,淨利潤分別爲20億元、32億元以及35億元,同比增長5.3%、58.3%及42.3%;
同期,經營活動現金淨額分別爲24億元、38億元及51億元,超過淨利潤規模。
蜜雪冰城不僅賺得盆滿鉢滿,還體現出了強大的上下游議價能力。
2
正被低價策略反噬
亮眼的數據背後,蜜雪冰城也並非高枕無憂。
就在最近,蜜雪冰城“背刺”打工人的消息刷屏,起因在於,原本走平價路線的蜜雪冰城突然宣佈提價了。
日前,廣州、深圳和北京部分門店在小程序發佈公告稱,綜合門店經營情況,12月16日起堂食/小程序APP飲品(含冰激凌系列)門市價加1元。
這漲價幅度可不小,以招牌的冰鮮檸檬水爲例,原價4元,漲價後5元,漲價幅度高達25%,這是梁靜茹給的“勇氣”嗎?
實際上,近兩年,在一衆原本中高價格帶的奶茶們紛紛進入“9.9元時代”之時,反觀蜜雪冰城,“低價王者”在一年半內已經悄然漲價了3次,在“不平價”的邊緣瘋狂試探。
現今簡單梳理一家已調價的門店可見,6元以下的飲品佔比約24%,7元-9元的飲品佔比約67%,10元及以上飲品佔比約9%。
與此同時,自去年以來,蜜雪冰城還推出了高價新品,例如梔香白柚價格7元,厚芋泥奶茶原價8元(調價後9元),芋泥好暖椰原價9元。
要知道,招股書裡明明說好的是“聚焦爲消費者提供客單價約6元的產品“。
這也難怪消費者不滿,有網友就表示,“9塊的蜜雪冰城,那我爲什麼還要喝蜜雪冰城?”
這些現象的背後,蜜雪冰城暴露了一個問題:低價策略,是否正在反噬其身?
自面世以來,蜜雪冰城通過“低價”佔領消費者心智,從而實現萬店規模,擁有知名度後又吸引了更多加盟商加入。然而,這種低價策略下,蜜雪冰城卻與加盟商存在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根據招股書,蜜雪冰城營收主要不是加盟費,而是靠向加盟商賣商品(食材、包材等),2024年前三季度,來自商品銷售的收入就高達176億元,約佔總營收的94%。
在加盟模式的驅動之下,蜜雪冰城最終靠賺供應鏈原料及物料的差價來盈利,因此對蜜雪冰城而言真正需要的是“多銷”,而“薄利”的壓力則轉嫁給了加盟商來承擔。
曾有媒體引用一組數據稱,加盟蜜雪冰城,只有30%的門店還有賺錢的可能,50%僅能維持收支平衡,而剩下的就只能關店了。
也因此,蜜雪冰城悄然漲價,也是對上述矛盾的調和,畢竟對於一些一線城市的加盟商而言成本更高,要維持蜜雪冰城原本的低價優勢壓力可想而知。
3
急於上市背後,機構坐不住了
值得注意的是,蜜雪冰城自2022年啓動A股上市失敗轉向港股以來,耗時已近3年,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從上市進程看,古茗和滬上阿姨搶先在蜜雪冰城之前二次遞表,蜜雪冰城肯定是按捺不住的,很顯然蜜雪冰城急了。
蜜雪冰城再度衝刺資本市場,背後也少不了投資機構的推動和“施壓”,這些投資機構都想早點套現和計劃退出。
蜜雪冰城在2020年12月完成早期融資,估值約233億元,吸引了包括萬店投資、美團旗下的龍珠資本、高瓴資本和中信加入。
此後部分機構加投,但蜜雪冰城估值卻下降了,對他們而言,上市也許是逢高套現最好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