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天”飛天,“天宮”夢圓 | 新京報社論

浩瀚太空裡,中國航天人步履不停、探索不止。

新京報社論

2022年10月31日15時37分,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夢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並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通過直播,無數中國人見證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大地轟鳴、長箭騰空、“夢天”飛天、“天宮”夢圓,浩瀚太空裡,中國空間站張開翅膀,呈現出絕世的魅力,註定將鑄就屬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歷史豐碑。

從中國首位航天員進入太空,到中國人首次太空漫步;從“短暫停留”,到中國人在自己的空間站“長期居住”……浩瀚太空裡,中國航天人步履不停、探索不止。

對於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實踐來說,此次夢天實驗艙的建成和發射,意義重大,使命非凡。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必將爲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貢獻。

夢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天宮”的組成部分。此前,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已經升空運行,此次夢天入軌,中國空間站“天宮”將形成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三艙“T”字構型。而隨着夢天實驗艙在軌運行,我國的國家太空實驗室也將真正建成。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的介紹,今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以後,工程將轉入爲期10年以上的應用與發展階段。初步計劃是每年發射兩艘載人飛船和兩艘貨運飛船。

隨着空間站“擴建”,神十四和神十五乘組6名航天員將有共同在軌駐留機會。兩個乘組都將“出差”半年,並首次進行在軌乘組輪換,實現空間站不間斷有人駐留,兩個乘組的6名航天員將共同在軌駐留5-10天。這意味着,空間站在軌建造完成後,中國航天員將在太空中“會師”!

不僅如此,夢天實驗艙發射之後,將承擔重要的科學研究任務。夢天實驗艙配備了8個科學實驗櫃,主要用於微重力物理科學等研究,包括微重力流體物理與熱物理、微重力燃燒科學、空間材料科學和基礎物理等學科。

這些研究有望在應用基礎和新技術方面解決國家重大需求,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科技供給,並努力爭取在前沿基礎研究領域進入國際前列,提升我國整體科技水平。

航天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中國依靠自主創新,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突破,完成載人航天等空間站建設,足以表明我們已經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這在幾十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也再次雄辯地證明,“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中國航天事業一路走來,從無到有,從追趕仿製到自行研製,披荊斬棘卻也星光燦爛。

我們不會忘記,20世紀60年代末,我國首個載人航天工程“曙光一號”飛船計劃從立項到下馬的悲情;我們不會忘記,1992年9月,國家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以此開啓了三十年波瀾壯闊的飛天征程;我們也不會忘記,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首飛成功,正式拉開了我國建造空間站的序幕……

可以說,正是因爲幾代中國航天人的接力努力,中國的航天“暢想”纔會一朝成爲現實。這背後,展示出的是強大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夢天”飛天,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當然也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隨着各項研究的展開,中國人的飛天夢將更加高遠。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