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天”成功背後的一羣追夢人,記八院夢天實驗艙總裝團隊

今天,搭載着夢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四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中國空間站迎來了一位新的“夥伴”。

有這麼一羣人,他們做的是國之重器,卻少有人知;他們始終在型號研製的最前線,卻蟄伏數年。面對未知之路,他們始終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探索,在夢想中前行,在實踐中發現真諦。他們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夢天實驗艙總裝團隊。

相遇:走過艱苦並快樂的十年

2011年,八院149廠空間站執行經理欒浩剛本科畢業,在面對數個高校深造的選擇下,他不斷反覆問自己一個問題:是做研究還是進入工程領域?就在此時,上海航天的研究生招生信息吸引住了這個對未來充滿期望的少年。於是,他選擇了到企業讀研深造,經過三年的學習,爲他後續參與型號研製生產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2016年,根據夢天實驗艙研製生產的需求,欒浩被調入到空間站總裝團隊。在型號研製初期,還沒有合適的工藝保障,他就多方調研,與設計師反覆溝通、論證,設計了暴露平臺展開、載荷機櫃安裝的工藝方案;沒有具體的防控措施,他就從零開始,制定了微生物防控、密封艙總裝、地面通風、結構防護層實施方案。

堅守是漫長的,也是艱苦的。在外場試驗中,夢天實驗艙電性艙改裝成了其中的“重頭戲”。曾有一句話在總裝團隊中這樣流傳過:“寧可總裝一個新的任務,也不願返工一個總裝後的產品。”這是由於產品拆卸的要求遠遠超於第一次總裝要求,它必須避開所有不必要的操作,又要確保所有操作互不相擾。在翻看所有工藝流程和設備狀態後,他梳理了上百根電纜和上百臺設備的工藝技術要求。

爲此,在改裝之初,欒浩和團隊成員在總裝過程中充分識別產品風險,以計劃流程、技術流程、產保流程相結合爲抓手,依據設計文件,梳理和制定了裝配過程中的關鍵、強制檢驗點,明確操作和檢查要求,從而保證了過程風險管控閉環。經過一個月的奮戰,團隊按時完成了電性艙改裝任務,爲後續試驗任務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堅守:成爲現場辦公的“大管家”

在空間站型號中,每一個產品都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夢天實驗艙研製生產的道路上也需要一位“大管家”,他就是八院149廠夢天實驗艙總裝主任工藝師齊海雁。

作爲型號的“大管家”,齊海雁沒有一絲的“架子”。2018年底,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生產任務,如何爭取快速正確地處理總裝現場的問題,成爲了保障產品進度的一個有效措施。爲此,齊海雁將辦公場所搬到了總裝總測現場,通過現場辦公提高管理責任、技術責任和產保責任,這樣既能及時解決問題,不拖延、不積壓,又能不斷進行工藝流程優化、工藝要求細化量化。

齊海雁始終瞄準產品實現全流程上的優化改進,密切關注總裝技術突破和能力提升。面對一次次的技術攻關,團隊需要在不具備條件的環境中創造條件,所有人想的不是這個事該不該做,而是如何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多年來,他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會就學、不懂就問,把認識提上去,把專業建起來,紮實走好每一步。

最終,團隊實現了3D打印總裝直屬支架、三維數字化導管制造、對日定向裝置艙內功率傳輸電纜艙上壓接和數字化總裝等新技術,以及大型機櫃進艙裝置、暴露平臺零重力展開試驗裝置、整艙水平旋轉裝置、整艙罩衣等新裝備的應用,保障了總裝及測試期間夢天15個分系統能夠順利地進出廠區和廠房,完成各項工作,平穩有序完成正樣900多臺(套)設備的驗收和交付,保障了各分系統總裝及測試階段的技術狀態協調工作,有力支撐了型號研製工作。

希望:爲團隊輸入新鮮血液的“ 95後”

“夢天成功的消息是我們收到的最美好的結婚禮物。”“95後”夢天實驗艙載荷艙主崗朱儁劼的新婚妻子汪佳林這樣評價夢天實驗艙任務。他們相識與企業只有一路之隔的上海電機學院,相戀與夢天實驗艙。就在夢天實驗艙飛天前夕,他們步入了籌備近兩年的婚禮殿堂。

作爲團隊的新鮮血液,朱儁劼在入職之初就爲團隊注入了新的活力。149廠爲每一位新航天人定製了一份“入職禮包”,即“一人一策”的培訓方案和“特級技師+青年技能人員”的師資力量。如果說,一名企業的“管培生”需要2-3年的輪崗培訓,那麼培養像朱儁劼一樣的年輕一代航天人,則需要5年、8年甚至更長時間,爲了能夠深入學習專業技能、工藝技術,他們要先後經歷零部件裝配、單機裝配、部套裝配(分三級)、產品總裝等六個過程,方能從一名普通的總裝人員成長爲型號研製的主操作手。

如今,朱儁劼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實現了快速成長,他已成爲能夠獨立操作載荷艙的主崗,成爲了總裝團隊的“老師傅”。對於全長17.88米的夢天實驗艙中的各項精細裝調而言,成百上千的電纜就好比“穿針引線”,在艙體側面,夢天比問天多了“兩扇門”,門裡面“藏”了各種款式的電纜,爲了確保“兩扇門”的角度運動旋轉到位,他敷設的電纜不僅要滿足綁紮間隙,還要滿足轉彎半徑的技術要求,從而呈現出一道道“空中長廊”。

到夢天實驗艙發射的那一刻,朱儁劼才真正理解到那是怎樣一種情感。那一天,他和妻子汪佳林共同守候着“夢天”飛天,他們的相互支持堅定了雙方堅守在航天一線的信念。

在夢天實驗艙成功的背後,他們這羣人把航天人的“光輝”裝在心裡,埋進工作中,把載人航天精神寫進實際行動裡,塑造了一位位默默奉獻、奮勇拼搏、勇攀高峰的航天人形象,他們都在用默默堅守換來一發髮型號任務的圓滿成功。

作者:史博臻 範文超 叢茜

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

編輯:唐瑋婕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