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比賽扼殺學生自由創作 藝術家籲:思考補助結構
臺科大設計系副教授李根在引進的英國D&AD設計臺灣展,特別以「獎項是糖果還是毒藥」爲主題,思考獎項的意義。(李根在提供/李怡芸臺北傳真)
美術班學生指美術比賽更在扼殺學生自由創作的多元性,視覺藝術家也分析指出,臺灣對於比賽、獎項的態度仍有整體討論、思考的空間。長期補助「國家隊」是常態也無可厚非,但仍要思考在這樣的結構下,長期而言有可能造成多元性消減的情況。
自己是藝術科班出身的崔廣宇,一開始創作是爲了好玩,但「藝術家」則太沉重。臺灣長期以補助案支持藝術家或推動藝術家登上國際舞臺,他表示以藝術家的角色而言,對於政府及民間爭養藝術家,支持臺灣藝術的國際推廣固然是樂觀其成,也不認爲拿補助就是犬儒,但仍希望臺灣社會保留思考「國家隊」的空間。
崔廣宇也曾回學校教書,但往往看到學生疲軟而迷惘的模樣而漸漸遠開教職,他從教育體系中並沒有看到培養學生謀生的能力;他也從補助案中思考若文化支持是常態,藝術家90%的機率拿補助而不惹事生非,得以生存,但長遠來看是否有可能造成排擠?
崔廣宇表示:「如果場館做了一場被民衆投訴的展演,館長被叫去議會、立院質詢,被砍預算,到頭來遭殃的還是藝術家還有原本想支持藝術的場館,這不單是補助與文化政策的結果,更多是我們的社會成熟度」。若社會氛圍排斥討論,一些具實驗創新及需要公共辯論的議題恐怕空間相對小。
臺科大設計系副教授李根在,長期任教並多次在國際重量級設計競賽中獲獎或擔任評審,他亦指出華人文化中往往在各比賽中強調「按國際標準」,或者在各活動補助中帶着明確的主題,因此他引進的英國D&AD設計臺灣展,特別以「獎項是糖果還是毒藥」爲主題,希望藉此思考西方主流獎項或各主題比賽中,臺灣創作者如何保有自己的想法與創意,從什麼樣的角度思考獎項,纔是交流與獎項可帶來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