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冷戰》李福鍾/美中衝突進行式──壓力測試、鬥而不破

美中關係遇上疫情攪局雙方衝突達到歷史新高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李福鍾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近兩年的美中關係變化,只能以高潮迭起、拍案驚奇來形容。今年1月中國副總理劉鶴訪問華府,雙方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原本以爲雷聲大雨點小的美中貿易戰,最終還是歹戲拖棚,又要回談判桌打持久戰。

沒想到一場肺炎(COVID-19)攪局,美國在短短五個月內罹病死亡超過14萬人,全國染疫人數逼近450萬,而且數字仍持續攀升。面對這場飛來橫禍,川普政府完全沒有對中國姿態放軟的空間,何況習近平連一句道歉也不給,馬上年底就是總統大選,川普如果不給北京一點下馬威,如何在接下來四個月的造勢場合向支持者交代?過去24年來臺灣已體驗過七次總統直選,這種大選年的政治議題操作,大家心知肚明。

只不過,美中衝突從貿易戰玩到互秀肌肉,卻在上星期進逼到互拆領事館的階段,是不是玩過頭了?近兩年來不少評論家、學者專家信誓旦旦的「新冷戰」、「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難道真會在二十一世紀上演?

湊巧今年正是韓戰爆發七十週年,1950年的朝鮮半島戰爭恰好是上世紀美中衝突的序幕,同時也是亞洲地區冷戰的開端。難道歷史如此巧合地七十寒暑一輪迴,2020年又將因爲一場瘟疫和一次總統大選,東西兩大強權將以西太平洋爲戰場火拼廝殺?

媒體新聞爲了搏版面,選舉造勢爲了騙選票,語不驚人死不休,這原本就是民主環境下的廉價戲碼。但是政客爲了選票誇誇其詞,並不代表當選之後必然兌現其芭樂票,這是「太平島挖石油」和「愛情摩天輪」之類的大話切莫信以爲真的道理

所有政治人物在贏得選票之後,選民們所期待的是他或她能立馬切換回理性決策者模式,這也是民主政治的另一常態。基於此一認知,川普儘管在造勢場合和推特發文中經常表現其狂人行徑,但是美國曆經兩百多年考驗的行政機制,吾人必須相信決策理性依然是萬變不離其宗的最高準則。

姑且不論華府的民主體制,即使在1950至1960年代的冷戰高峰時期,極權主義代表人物蘇聯史達林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在面臨重大事件的關鍵時刻,冷靜與理性思考依然是決策的不二法門。

這是古巴危機何以最終化險爲夷的根本原因,1962年時的美國與蘇聯,各自擁有保證足以相互毀滅的核武力量,一旦貿然開啓戰端,意謂全人類將墜入核子寒冬。這種無人成爲贏家的兩敗俱傷結局,保障了1950年代以下長達四十年的全球冷戰不至於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美國與澳洲國的國防及外交高層官員近期會晤,會中重申臺灣在印太的重要角色。(圖/路透

今年以來的美中衝突,同樣須作如是觀。川普之所以在美國疫情蔓延的情況下,逐步拉高對中國製裁的力度,一方面固然有選舉操作的考量,另方面就長期而言,當然亦有扼制中國向外擴張的盤算。但是扼制中國擴張,並不代表美國真的決心在南海臺海和中國打一場熱戰

美國近期一連串強硬手段,包括南海軍演和關閉休士頓領事館,充其量是對習近平政權持續施壓的新一輪測試,搭配司法部長巴爾(William Barr)、國務卿蓬佩奧等政府要員攻擊意味十足的演說,川普政府正卯盡全力,要在中共二十大來臨前的這兩年內,殺盡習近平的銳氣。

一個明顯事實,習近平打算2022年繼續把持總書記位子不放,目前北京中南海內部甚至中共中央委員會裡,基本上無人敢攖其鋒、批逆麟。如果讓習近平三連任成功,習的「強國夢」勢將如脫繮野馬,一發不可收拾。美國如果能在外部略施壓力,創造中共內部扳倒習近平的小氣候,那麼2022年秋天的二十大,未必不可能換上另一個願意與美國對話妥協的新領導人。現實一點來看,這纔是川普內心的小劇場

同樣的,習近平也巴不得川普在今年年底選舉中敗北,爲此,不必訝異北京一定想方設法,甚至不惜伸出黑手,也要強迫川普落選。只是習近平如此操作必須非常小心,否則只會適得其反。至於拜登一旦當選,是否會採取親中或友中立場,尚難預料。但就習近平來說,只要有機會回覆到2016年以前歐巴馬時代的美中關係(別忘了拜登正是當時副總統),那就是對習的利多,尤其足以消弭中共內部質疑其外交政策的聲浪。

總而言之,打從眼前此刻起到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塵埃底定之前,美中之間的爾虞我詐與壓力測試遊戲,將不會稍歇,而且勢必接二連三有新戲碼一一上演。前提是雙方都清楚知道紅線位置所在,只要不踩進雷區,基本上西太平洋地區目前的軍事安全仍可維持,這有賴於雙方前線指揮官足夠清楚明白老闆心裡想的是什麼。

怕的是某些沈不住氣的二百五,假戲真做,擦槍走火──類似的戲碼理應不會出現在美軍方面,但是2001年曾經有一位血氣方剛解放軍殲八飛行員,硬是在海南島上空近距離挑釁美軍偵察機,結果自己送了性命不說,還導致美軍EP-3E偵察機迫降陵水機場。這起事件發生在江澤民擔任中央軍委主席時代,最後不了了之。但如果發生在2020年,難保不會成爲局部軍事衝突的導火線。

最後一個關鍵問題:臺灣政府清不清楚美中之間這場「鬥而不破」的角力遊戲?別忘了臺灣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環節,臺海一旦出事,將直接把好玩好看的「文鬥」演成全武行。

▲隨局勢高漲,南海機艦巡弋與軍演頻率跟着升高。(圖/路透)

首先,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是維持現狀而且不挑釁,在美國來看,她正是最穩健的臺海政策操盤手。臺灣在可見的未來,只要努力維持這個基調,讓美國可以騰出手在東北亞和南海地區持續向中國施壓,那麼美中衝突態勢的「圍堵」(containment)格局就可以穩住。唯一的風險是解放軍會不會失心瘋,突然對臺採取冒險行動?

中國軍政界近年來不乏某些激進好戰的跳樑小醜,經常大言不慚說幾天之內可以拿下臺灣。其實如果解放軍真有這等神通,不必等到二十一世紀,也許毛澤東時代就已發動渡海作戰了。須知以今日高空偵測技術之發達,數十萬部隊的集結,完全逃不過衛星照相的法眼,解放軍要渡過臺灣海峽,首先非得要通過我國海空軍和飛彈防禦網的考驗,這可不像打嘴砲那麼容易。

更何況40年來美國的臺海政策始終是「戰略模糊」,讓北京猜不透華府究竟會不會派兵保臺,以因應中國老是將「不放棄武力犯臺」掛在嘴邊。在目前美中衝突日益升高的氣氛下,美國當然不可能放任中國攻臺而作壁上觀。非常簡單的道理,70年前麥克阿瑟將軍所斷言的「臺灣是一艘不沈的航空母艦」,韓戰當時的地緣戰略,至今並未出現結構性改變。因此美國就沒有任何理由,任由中國奪取臺灣。

但不容否認的一點,今年確實是美中建交41年來,雙方關係最惡劣的時刻,程度更甚於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那幾年。在這種劍拔弩張氛圍下,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確實急劇升高,就算習近平不打算玩真的,但如果小小製造一場「可控」衝突,並非完全不可能。

譬如說,拿太平島甚至東沙島練兵,戰術上可執行性甚高,傷亡完全可控,而且亦不擔心臺灣實施軍事報復。這個劇本如果發生,美國還不一定會出手,甚至也來不及出手,而臺灣內部勢必吵成一團,直接衝擊蔡英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執政聲望,說不定進而影響2022年、2024年的國內選舉。依我個人看法,這反而是未來兩年西太平洋詭譎形勢中,比較值得擔心的棘手難題。

熱門推薦》

吳昆玉/臺灣須理解的權力平衡:冷戰不是熱戰 能戰纔有和平

►陳一新/拆解東亞危機 美國採多領域攻勢策略

趙春山/防範中美擦槍走火 臺灣尤應戒慎恐懼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