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董事會副主席:美國癡迷“中美新冷戰”將適得其反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董事會執行副主席埃文·格林伯格(Evan G. Greenberg)日前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撰文稱,美國如果仍堅持當前的對華政策,最終只能令自己的利益和領導力受到損害。

在這篇題爲《華盛頓必須改變對華策略》的文章中,格林伯格指出,儘管過去歷任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不斷搖擺,但多屆政府都支持通過促進中美貿易來推動兩國關係發展。但過去十年裡,隨着華盛頓兩黨將保護美國工人免受全球競爭的影響作爲一致的優先事項,美國戰略界也日益癡迷於將中美之間的競爭視爲“一場新的冷戰”,這種政策轉變不僅是錯誤的,也是適得其反的。他表示,如果美國想在中國日益增長的挑戰面前創造一個更有利的平衡,就需要調整其行動方式,下屆美國政府應該改變其亞洲政策,如果沒有這樣的轉變,美國自身利益終將受損。

格林伯格指出,與冷戰時期美蘇相互隔絕不同,今天的美國與中國處在同一個國際體系中。兩國經濟相互依存度很高,儘管近年來中美貿易總額出現了下降,但2023年仍然達到6644.51億美元。兩國企業仍然通過密集的全球價值鏈相互交織。格林伯格表示,儘管美國過去幾年一直試圖在高科技等領域對中國進行選擇性脫鉤,但試圖完全解開中美間密集的價值鏈並不明智,也不可能實現,反而會損害美國經濟。

格林伯格強調,中國與全球經濟緊密相連,中國佔全球經濟的20%,佔全球製造業產出的35%以上,是12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格林伯格表示,美國應該意識到,中國是現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中國過去40年取得的成就與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息息相關,“這是一個無論是街頭的人們,還是我認識的高層領導人和商界人士都清楚的事實。”

他表示,在界定與中國競爭的界限時,美國最好聽取盟友的意見。因爲美國的盟友並不希望孤立中國,“對美國的盟友來說,疏遠北京的成本和風險高得令人難以接受”。如果美國圍繞與中國無休止的對抗制定外交政策,將很難找到追隨者,美國領導人在對華問題上一些不負責任的表態只會拉遠其與盟友之間的距離。

格林伯格表示,未來幾十年,亞洲將成爲全球經濟的主要引擎,這裡的大部分地區都很年輕,並對其未來感到樂觀,人們希望改善治理和擴大機會。促進美國在亞洲的利益意味着美國要重新擁抱那些在華盛頓政治圈已經失寵的想法。格林伯格表示,現在世界各國都在採取行動,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利益,而不是選邊站。他指出,美國自身的一些做法導致了這樣的結果,比如美國政治目前難以預測,任何國家都無法指望華盛頓會採取耐心的長期戰略;美國在冷戰後將其政治理念強加給其他國家的行爲最終以失敗告終的記錄等。

格林伯格提醒美國領導人,中美競爭與共存並不矛盾;通過外交手段與中國領導人直接對話是探索共存條件的途徑;接觸不是軟弱或投降行爲,而是對現實的承認。他表示,從綜合國力來看,美國仍然保持着對中國的絕對領先,美國政策制定者應該滿懷信心地採取行動,而不是用糟糕的歷史類比來爲在國內造成自我傷害,以及爲與盟友產生隔閡的政策辯護。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紐約聯大期間與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美國商會、阿斯彭學會、亞洲協會、對外關係委員會的代表成員座談交流。

王毅闡述了中方對中美關係的看法。王毅表示,今年是中美建交45週年。歷經近半個世紀的波瀾起伏,最重要的啓示就是,兩國應該做夥伴,而不是當對手;應該彼此成就,而不是惡性競爭;應該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習近平主席關心和重視中美關係,他在深刻總結中美關係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原則,是中方看待和發展中美關係的根本遵循。同中方對美政策保持穩定和連續性相比,美方對華卻常常是兩種聲音、兩副面孔。根源在於美國一些人始終不能客觀看待和接受中國的發展。美方需要認識到,中國也有發展的權利。中國的發展對美國、對世界都是機遇而不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