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庫文章:美“軍工複合體”變成龐大權勢集團

參考消息網7月31日報道 美國“治國方略”網站7月25日刊登題爲《是時候告別“軍工複合體”這一提法了》的文章,作者是美國史汀生中心高級研究員丹·格雷齊爾。文章摘編如下:

是時候告別“軍事-工業複合體”即“軍工複合體”這一提法了。

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在1961年1月17日的離任演講中創造了這個不朽的短語,意在告誡美國人要警惕“龐大的軍方權勢集團與軍火工業巨頭”通過彼此結合“獲得不正當的影響力”。

作爲一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或許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清楚軍隊與國防工業之間既自私自利又互惠互利的關係。不過他忽略了美國國會在其中的作用,也沒有預見到企業利益將以何種方式與維持五角大樓資金流動的各種官僚機構交織在一起。

利益集團相互勾連

儘管“軍事-工業-國會-信息複合體”這一說法可能更加準確,但卻不太順口。與艾森豪威爾提出的那個更順口的版本相同,“軍工國信複合體”的說法同樣帶有合謀的意味。當然,這兩種提法都不是單純的理論假設。

五角大樓、國會、國防工業、智庫、遊說團體以及得到國防工業贊助的媒體都是真實存在的實體。這些實體結合到一起,就組成了一個複合體——更好的表述是“國家安全權勢集團”。美國人對於這樣一個權勢集團從來都不陌生。

美國人會看到,一名退役將軍在電視上解釋烏克蘭軍隊將如何擊敗俄羅斯,但前提是美國國會通過最新的鉅額援助計劃。他沒有提到的相關事實包括,他所在的智庫得到了某些國防承包商的資助,這些承包商有望從這位退役將軍呼籲推動的援助計劃中受益。

美國人會看到,另一位將軍在軍種指揮官任上退役半年後出現在一家大型國防承包商的董事會裡。巧合的是,這位將軍恰好在一年前宣佈,這家國防承包商拿下了價值214億美元的轟炸機生產合同。

美國人會看到,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一名要員建議政府每年把國內生產總值的5%投入軍事領域。可以想見,他沒有告訴我們,大部分新增預算將以國防合同的形式流向那些自2019年以來給了他超過53萬美元競選資金的機構。他沒有提到五角大樓過去25年來的充足預算爲何造就了今天令人遺憾的軍隊狀況。

美國人甚至在最意想不到的時候看到,美國最大的國防承包商竟然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期間大做廣告,並在官方網站上發佈互動地圖,宣傳一項軍火計劃的經濟效益。這家巨頭希望每個人都知道,國會如果投票阻止該計劃,會導致美國失去多少工作崗位。

國防預算浪費驚人

不僅如此,美國民衆同樣看到了國家安全權勢集團上述行爲的後果。

美國人看到,一架耗費巨資的戰鬥機只能在預期的三分之一時間裡做好戰鬥準備;國家耗費600多億美元設計建造的軍艦卻因爲漏洞百出,導致海軍官員急於脫手——美國海軍僅僅讓其中一艘軍艦服役不到五年就將其淘汰,比預期使用壽命提前了大約20年。

從2003年起,美國陸軍投入至少80億美元開發“未來作戰系統”,包括一系列可以取代冷戰時代坦克、人員運輸車和炮兵車輛的裝甲車輛。五角大樓於2009年取消該項目,人力財力付諸東流。

過去25年的採購失敗案例遠不止於此,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爲什麼現在每年國防開支比2000年高出驚人的48%。過去以低得多的經濟成本交由軍職人員完成的許多工作,五角大樓現在卻要依賴承包商。五角大樓分析過一個案例,聘請承包商的成本是交給政府僱員來完成的數倍。

就在黨派之爭與政治仇恨幾乎影響到每一場辯論之際,鋪張、低效的國防政策卻成了明顯的例外。這是因爲國家安全權勢集團不受黨派影響。軍火承包商向兩黨候選人和遊說團體捐款,這些候選人之後投票支持增加五角大樓預算和實施軍火項目,而遊說團體與得到企業贊助的媒體會爲軍火項目製造輿論支持。

如果不進行大規模結構性改革,上述模式幾乎必將延續很久。近年來,國家安全權勢集團啓動了多項重大武器項目。我們如果任由這些項目沿着現有軌跡發展,就會看到五角大樓年度預算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假如國會切實履行監督職責,就不一定出現上述情況。如今,即使造成巨大的經濟影響,驚人的失敗也會被一筆帶過,多數情況下只是添加一個簡單的腳註而已,然後準備好被蓋上橡皮圖章。

這些機構更熱衷於塞滿自己的腰包,而不是真正維護美國民衆與盟友的安全。(編譯/劉子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