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啓動三戰 箭在弦上

(圖/朝中社)

由於巴勒斯坦(或哈馬斯)與以色列的爭鬥始終不停,也就讓筆者聯想到方方面面的類似爭端;不論是仍陷膠着的俄烏戰爭,還是瞬間驟起的以巴衝突,似乎都有一戰爆發前所曾上演的烏雲密佈之類似徵兆。

曾經的奧匈帝國由於長期主導巴爾幹半島事務而引發地區民族主義者憤怒,從而以刺殺斐迪南大公而引發一戰。事實上,在俄烏衝突日益走向俄烏戰爭的情狀下,已經有人將此視爲三戰的引子;儘管普丁與拜登都曾有過激烈言辭,但實際動作的相對剋制卻還是讓俄烏戰爭限定在區域層面。

就在世人就三戰導火線將自何處展開深入探討之際,一直琴絃緊繃的朝鮮半島也悄無聲息進入關注的重點行列。問題並不限定於美三支航母傾注半島附近,也不限於尹錫悅與金正恩最近均有激烈言辭與舉措,而在於美是否已到收割時節?

坦白講,不論是已進行兩年的俄烏戰爭,還是中東事態因多方角逐而令路向變得愈發撲朔迷離,抑或是隻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朝鮮半島,最後可能還涉及到臺海、南海、東海,所有這些地域究竟誰將成爲三戰的導火線,有值得深入琢磨的探究空間。

爭奪霸主的表演,世界各地都有。中國歷史上有「五霸鬧春秋」,其它地域的霸主爭奪也同樣是過江之鯽;不論是十字軍東征還是中東超越千年的各類爭奪,都是由爭奪王冠而催生的殺戮。霸主王冠之所以那麼誘人,顯然是由就此所享有的頤指氣使的威武及與之配套的資源獨享。二戰結束後自動形成美蘇爭霸,隨着蘇聯解體而美國一超獨霸,現有的霸主必定對可能的挑戰者實施阻遏,實乃是天無二日,山無二虎的本能抉擇。日本上世紀八九年代的瘋狂發展甚至令盟友性質的美國也不能容忍,以致必須要通過「廣場協議」而令日本經濟承受遭遇三十年的低迷。是謂修昔底德陷阱嘛。

如今的修昔底德陷阱物件早已轉換成中國,雖然對俄羅斯的打壓依舊沒有放棄,但還有個側重點當中誰先誰後的抉擇。麻煩在哪裡呢?由於俄中均沒有結盟的意願,也就讓美國的戰略選擇比較寬泛。既然拜登沒有直接參與俄烏戰爭的決定,普丁只耐心等待,即便持久戰也在所不惜;相反,美國的着力物件是中國,當拜登耐心等待普丁自我崩潰已然不可能,美國還能容忍拜登無限期遲疑?

正因爲多方博弈已進入臨界點,所以,不僅金正恩亟需與普丁相互協同,而且其它幾乎所有政體也都在爲天崩地裂的到來做好準備。考慮到美以結盟的重要,而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尤其是土耳其,也期待成爲未來激變的受益者,以致美國可能要求拜登必須做出決斷。三戰事態已進入倒數計時。

需要強調,美國啓動三戰的着力點絕不是中東,也不是東歐,而是部署若干年的印太。不論是臺海,還是南海、東海,抑或是朝鮮半島乃至想像不到的地方,凡是涉及中國安全的地域均可能悄無聲息間戰火驟起;吾人必須對此有高度警惕。(作者爲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