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用iPhone寫日記,老了之後還會看嗎?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紐約時報》3月2日文章,原題:我所有人生經歷的虛擬庫 最近,iPhone推出了一款名爲“手記”(Journal)的應用程序。出於好奇,我點了該應用程序內的“手記建議”,出現了“花點時間寫一寫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特殊事件”或是“看看四周,給你忽視的事情拍張照片”等建議。我感覺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iPhone正試圖引誘我進入日記2.0的世界。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外部力量建議我反思自己的生活了。大約34年前,我9歲時,我父母的朋友給了我一個日記本,標題寫着“我的私人世界”,封面是一個穿着圍裙、赤腳沉思的女孩,她坐在一棵粗樹下,身邊是一隻狗、兩隻貓和一本書,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脈。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和這個女孩有什麼聯繫,但是日記本的名字很吸引我,從那以後我就一直寫日記。

我的地下室裡有一個超大的塑料箱子,裡面有幾十本發黴的日記。每一本都寫滿了我生活中的趣聞軼事,字跡潦草,到處都是拼寫錯誤。日記裡面滿是對朋友、家人和感情的碎碎念,同時包含了我的羞恥、恐懼、夢想和煩惱,以及我30多年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一直保留着這些日記,因爲當我感到困惑和迷失時,就可以讀一讀14歲、19歲或25歲時的自己,幫助自己把人生串聯起來。

現在翻閱日記,我驚訝地意識到我已經走了這麼遠。第一本日記中,我是一個住在俄亥俄州的9歲孩子。身高4英尺5英寸(約1.35米),體重75磅(約34公斤),總是充滿好奇心。第11本日記中,我20歲,在敘利亞做考古挖掘工作,並和一個德國男人談戀愛。第19本日記記到2009年6月時就中斷了,因爲當時我的生活即將發生轉折:一個月後我將訂婚,六個月後我將結婚,一年後我將懷上我的第一個孩子。

我也被這些日記本的封面所吸引。十幾歲的我用政治貼紙、有趣的新聞標題、鼓舞人心的幸運餅乾紙條來裝飾它們。成年後我用旅行時的明信片或相片裝飾封面。我還用黑色記號筆給每本日記編號,儘管這些標記現在已經褪色。重溫這些封面讓我想起了我的少女時代,以及秘密、回憶和時間的流逝。它們讓我想起我曾經是誰,我一直是誰,仍然是誰。在某種程度上,對年輕時的東西念念不忘,讓我更容易接受這樣一個事實:時間總是在不停地前進。這讓我想起了iPhone的新應用程序,我很好奇日記進入雲端後會發生什麼變化。翻看舊日記本是一種情感上的穿越體驗,而如果一個少年現在使用“手記”應用,幾十年後他會有什麼體驗呢?重新瀏覽雲端的日記是否也能讓他回到過去呢?(作者約瑟芬·斯騰菲爾德,陳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