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擬實施對等關稅,本質仍是“美國優先”政策體現
來源:證券時報網
美東時間2月13日,美國政府宣佈《對等貿易和關稅備忘錄》備忘錄,將針對所有貿易伙伴特別是那些對美國存在顯著貿易順差的國家徵收對等關稅。美方此舉,核心目標在於通過“以關稅還關稅”的方式,迫使貿易伙伴降低關稅以匹配美國的稅率,或圍繞美國貿易政策目標進行談判,從而確保美國利益優先。
美國政府推動實施全面對等關稅,主要基於三方面現實考量。一是緩解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壓力。美國政府認爲,部分貿易伙伴在與美國的貿易往來中獲得了不相稱利益,導致美國就業機會流失。二是屈從國內產業壓力。美國鋼鐵、鋁等行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迫切希望得到政府政策扶持。三是外交政策手段考量。美國政府試圖將關稅作爲籌碼向貿易伙伴施壓,以在貿易談判中獲取更有利地位,達到重塑國際貿易規則等戰略目標。
根據世貿組織(WTO)規則,成員在世貿組織中約束對其他成員進口商品可以徵收關稅的最高水平。美國針對不同國家、不同商品類別和行業徵收對等關稅,涉嫌違反WTO約束關稅義務和最惠國待遇原則。
從目前情況看,美國的很多貿易伙伴特別是盟友都表達了對美國對等關稅計劃的堅決反對和反制態度。如果美國政府執意實施對等關稅計劃,美國的貿易伙伴將採取針鋒相對的報復性措施,從而引發“對等關稅—報復性關稅”的惡性循環,導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破壞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提高消費者和企業成本。
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實施不同的關稅水平,是過去包括美國在內的WTO成員達成一致的結果,體現了各方在多邊貿易體制中的利益平衡。簡單實行對等關稅,無視世貿組織規則和此前各成員談判達成的承諾,這種表面看似公平的貿易,卻是實質上最大的不公平,本質上仍是“美國優先”的貿易政策體現。
(注:作者彭德雷系華東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