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團”增速放緩,破局之路在何方?
#來點兒乾貨#
美的集團之前發佈了關於在香港上市的申請,關注美的的朋友應該還記得。
很多人覺得奇怪,美的現金流這麼好,賬上也不缺錢,爲什麼還要再次上市融資?
而且似乎還顯得比較着急。
因爲公司內部通過這項決議,才僅僅過了兩個多月,就正式申請,這個速度算是比較快的。
再而且,這段時間港股同樣很低迷,市場情緒並不好,這個節骨眼上即便上市成功了,也很難獲得較高的估值。
所以難免有人會問,公司是不是實際上缺錢了?是不是基本面有什麼變化?
本文就來講這兩個問題。
一、融資目的
按照美的集團招股書的說法,是海外發展的需要。
不過不知道爲什麼,美的發佈這個公告後,連續跌了2個月,雖然每次跌得不多,但是市值也蒸發了600億左右。
當然現在又漲回來了。
其實看一個數據就知道美的爲什麼要急着在香港上市,根據2023年半年報信息,海外貨幣資金517億,但是海外負債663億。
也就是美的在海外的資金缺口就已經有146億,確實缺錢。
那既然在國內不缺錢,把國內的資金轉出去不就行了嗎?
不行,額度過大會有匯兌損失。
再加上美的一直在努力擴展海外業務,資金需求會越來越大,那麼直接在香港對外融資,無疑是很好的一個選擇。
家電三巨頭美的、海爾和格力我都分析過多次,美的彈性最大,海爾海外表現最好,格力是底子足夠厚。
國內的家電市場空間有限,其實不只是家電,我們很多行業的製造能力都太高了,都必須要賣到全世界才行。
海爾作爲第一家走出國門的家電企業,海外發展一直很快,從2021年開始,海外業績超過國內業績。
美的海外業績也在增長,而且從絕對值來看,2022年美的國外營收1426.5億,海爾國外營收1261億,已經比海爾智家要高。
而且從2017年之後,海外營收就超過海爾。
但是也還有個問題,2022年美的海外營業利潤336.5億,2021年299.5億,而海爾2022年海外營業利潤339.4億,2021年323.6億。
也就是海爾在國外用更低的營收,賺到了更高的利潤。
這是未來美的要進步的方向,必須要把海外的毛利率提上來才行。
這些年海外毛利率最高也只有25.5%,要比海爾智家低了幾個百分點。
提高毛利率的方式無非只有兩種,一種是產品升級賣高價,這也是海爾的高端化路線,另一種是擴大規模降低成本。
不管選擇哪種方式,都離不開投入,要麼投技術,要麼投產能,都要花錢。
既然在國外要花錢,那當然是在香港融資更好。
那除了這個原因還有其他原因嗎?
我覺得可能也和美的管理層有危機意識有關,家電增速放緩是事實,而工業機器人又還沒法很好的貢獻業績,還需要再熬一熬。
既然傳統業務增長乏力,新業務還在培養,賬上雖然還有681億的現金,但是負債同樣不低。
當然現金流同樣很好,目前肯定是沒問題的。
未來如果要發展工業機器人,這東西如果真要燒錢,就是個無底洞。
而美的既然把工業作爲第二增長曲線,未來必然是要大力發展的,所以很可能儲備現金也是原因之一。
二、公司現狀
美的與海爾和格力的基因完全不同,本質上張瑞敏和董明珠都是繼承了先輩的家底。
而何享健是徹徹底底的白手起家,從高緯度來看美的,可以分爲三個階段。
從1980年開始做電風扇算起,到1993年上市,這十三年時間都是靠“明珠牌”電風扇進行原始積累。
再從1994年到2012年,這18年時間以空調爲切入點,把家電做成了巨頭。
2012年何享健已經70歲,決定退休養老。
這一年後,46歲的方洪波接掌美的,完全是另一種風格。
2013年到2023年這十年,是美的集團多元化時期,不但家裡常用的家電全都佈局,還進入了醫療和工業機器人領域。
海爾不但有“盈康一生”品牌,如今還把“上海萊士”收入旗下。
美的同樣有萬東醫療、美的生物和庫卡醫療等多個醫療子公司。
很明顯這些家電巨頭都想在每個家庭裡面加大權重,不但融入消費者的生活,還融入他們的健康。
不過這條路難度很大,路途也很遠。
但是工業機器人領域是近在眼前的事情,自從2016年收購庫卡以來,經過這麼多年的磨合,到現在總算是消化完了。
如上圖所示,2017年機器人貢獻了270億的營收,但是隨後就連續下滑了3年,2020年才僅僅216億的營收。
很顯然那幾年的磨合非常困難,外界一片質疑之聲。
因爲美的集團在此之前,沒有任何機器人相關儲備和經驗,而且更重要的是雖然收購了庫卡,但是當時德國並不允許把庫卡的核心技術轉移到中國。
所以那幾年不但沒能給總部帶來好處,反而降低了庫卡原本的競爭力。
但是近三年,美的沒有讓外界失望,終於逐漸走上正軌,2022年機器人營收299億,2023年上半年營收162億,再次超過2022年上半年的133億。
原因很簡單,從2021年開始,美的始終還是成功地把庫卡“中國化”,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瓜,感興趣的可以去挖。
除了庫卡之外,爲了補全公司的“toB”模塊,同時還收購了大量其他工業領域公司,比如日本菱王、意大利克萊沃、以色列高創等等。
現在美的只有兩大板塊,智能家居是toC業務,商業和工業就是toB業務。
根據具體業務,公司架構在2021年也進行了很大調整,設立五大事業羣,分別是智能家居、樓宇科技、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數字化創新。
智能家居就是我們常用的家電。
樓宇科技主要是暖通空調、電梯和樓宇控制。
工業事業羣下屬的品牌非常多,因爲涵蓋了很多零配件,比如電機、芯片、閥門、控制器等等。
機器人主要是工業機器手臂。
創新業務的核心就是醫療和供應鏈。
當然目前貢獻業績的主力軍還是智能家居,但是從營收規模會發現一個問題,智能家居業務2020年營收2087億,2021年營收2349億,2022年營收2328億。
可以看到2022年不但沒有增長,反而略微有所下降。
2023年的季報沒有公佈具體業務的情況,不過正好招股書裡面公佈了。
如上圖所示,空調業務一直都是增長的,冰箱和洗衣機2023年下半年表現還不知道具體數據,上半年小幅度增長了二十多個億。
但是2022年的冰箱和洗衣機業績,是略微有所下降的。
還有廚電及其他家電,2022年和2023年都有所下降。
這也是2022年美的總營收幾乎和2021年持平的原因。
尤其是淨利潤增速,是近十年的歷史新低。
當然這裡面有“特殊時期”因素的影響,畢竟那三年都不好過。
從2023年的表現來看,差不多恢復到正常水平。
但是想要再一次大幅度增長,很顯然靠家電是不行的。
那麼從2024年開始,將是美的集團第四階段的元年,穩住家電市場的同時,會大力發展其他業務。
下面我們來看看美的業務所在行業的現狀,能否支撐公司開啓第四階段?
三、行業
1、家電
家電行業我們習慣性分爲黑色家電、白色家電和廚電,黑色家電主要是娛樂性質的,美的沒有這一塊業務。
白色家電主要是空調、冰箱和洗衣機這三大件,廚電就很雜了,洗碗機、熱水器、油煙機等等一大堆。
2022年整個家電市場銷售額36594億,銷量3065.7百萬臺。
根據機構預測,2027年銷售額46586億,意味着5年增長27%,複合年增長率4.9%。
這個數據還是有點偏樂觀。
中國、北美和歐洲是全球主要的家電消耗區域,佔比超過66%。
其中有屬我們中國消耗最大,2022年銷售額8167億,佔全球的22.3%。
意味着中國家電市場未來每年的增長都在4%以上,全球的增速略高於中國市場,大概5%左右。
可能考慮的是價格會上漲,因爲同時公佈的銷量數據,增速會慢很多。
如上圖所示,預計到2027年全球家電銷量3391.7百萬臺,其中中國銷量831百萬臺。
意味着未來5年,我們的家電銷量每年增長2%左右,全球差不多也是這個增速。
銷量與銷售額之間有2~3個百分點的增速差,還是很大的。
有一種情況會讓銷售額的增長是銷量的兩倍,那就是全球經濟發展加快。
再來看看具體產品未來的表現預測。
預計到2027年,空調銷售額10511億,洗衣機銷售額6400億,冰箱銷售額8700億,廚電銷售額20975億。
也就是空調、洗衣機、冰箱和廚電未來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分別是5.1%、4.1%、4.6%和5.3%。
空調高端化確實是趨勢,增速高一點可以理解。
中國同樣是全球最大的空調市場,銷售額佔全球的38.9%。
而且家用空調增長比商用空調快,預計2027年銷售額達到4236億,佔全球的40.3%,未來5年複合年增長5.9%。
家電消耗大戶裡面,歐洲和美國整體上比中國的氣溫要低,對空調的需求沒那麼大。
其他地區比如中非、印尼、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地區,要麼人口少,要麼條件不太好。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中國的家電企業稱霸全球,也是必然的。
我們的空調未來還能保持這麼高的增速,只能說明一種情況,那就是“家用中央空調”會大幅度增長。
以前我們買空調,都是一個房間掛一個,不但醜,還佔地方。
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裝修房子,都改用中央空調了。
另外還有洗衣機和冰箱,這個完全不一樣。
我們的洗衣機和冰箱市場規模,遠遠比不上歐洲和北美。
2022年我國洗衣機和冰箱銷售額1824億,而歐洲是2677億,北美是4531億,全球是12187億,我們只佔了15%。
怎麼空調佔了40%,洗衣機和冰箱這麼少?
當然不是我們不愛洗衣服,他們的體質確實需要洗得更勤一點。
因爲絕大部分外國人,都是有狐臭的,而且油脂分泌很旺盛。
這其實是正常的,人類起源於“猿”,動物身上本來就是有氣味的。
但是我們亞洲人不一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基因突變了,身上沒有氣味了,只有極少數人會有一點狐臭。
所以歐美那邊特別喜歡用香水,因爲要掩蓋這種氣味,當然洗澡換衣服也是很勤快的。
可是我們自己每家也都有洗衣機和冰箱,現在又沒誰去河邊手洗,怎麼會差別這麼大。
因爲我們有“曬”衣服的習慣,洗完之後就涼起來,所以陽臺上都有一個晾衣架。
他們可沒有,他們洗完是直接烘乾的。
所以他們主要用“洗烘一體機”,這當然要比單純的洗衣機要貴不少。
還有冰箱,歐美地區喜歡用大冰箱,超大空的那種,因爲他們買東西不像我們,樓下就是菜市場。
他們往往逛一次超市,就會買一大堆的東西囤着,所以對冰箱的空間要求也更大。
不過我們現在似乎也逐漸的接受了這種風格,用烘乾機的人越來越多,冰箱只要家裡有足夠空間,也會買大一點。
所以未來5年,全球洗衣機和冰箱複合年增長率4.4%,我覺得是沒問題的。
2、壓縮機和電機
既然家電市場未來5年都會小幅度穩步上漲,那麼作爲核心零部件的壓縮機和電機,必然也是會增長的。
如上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從2017年到2022年,壓縮機和電機幾乎是和家電市場保持同步的。
那麼如果根據家電市場未來5年的預測,到2027年,壓縮機銷售將達到2216億,電機銷售額將達到2026億。
前一個五年,壓縮機複合年增長率8.7%,電機複合年增長率3.8%,因爲空調增長佔了大頭。
未來壓縮機增速會放緩,到2027年複合年增長率7.5%,不過電機增速會加快,到2027年複合年增長率4.8%。
3、工業機器人
這是美的集團未來的重頭戲,但是前幾年其實國外的表現並不好。
從2017年到2022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售從1102億漲到1312億,複合年增長率3.6%。
其實主要靠中國市場拉動的,我們從325億增長到609億,都差不多要翻倍了。
如果到2027年銷售達到1914億,意味着5年複合年增長率將達到7.9%,增速翻一倍。
而且依然還是以中國市場爲主,2027年將達到1001億,5年複合年增長率更是高達10.4%。
支撐這個數據的,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的一個對比。
2022年韓國每萬名製造工人對應了1043.7臺機器人,日本是426.8臺,德國是412臺。
而我們中國每萬名製造工人只有392臺。
很顯然這個“機器人密度”是遠遠不達標的。
要想超過韓國目前不現實,但是未來幾年做到全球第二是必須要努力實現的。
也就是到2027年我們的每萬名製造工人要對應617臺機器人。
不要奇怪這裡面爲什麼沒有美國,美國只有金融和高端製造業,中低端製造業很少,所以他們的每萬名製造工人只對應了278.8臺機器人,而且未來也不會增長多少,美國工業迴流就是個笑話。
德國未來幾年的增長也不會很大,因爲歐洲肯定是被收割的對象。
從人口這個大背景下來看工業,很多人擔心機器人會造成失業問題,其實不會。
我們的人口老年化已經佔比高達15%,而且未來10年都還會快速上升,未來勞動力大量流出,年輕勞動力又不太願意做生產工作,所以對機器人的需求,必然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這也是未來工業機器人作爲美的集團第二增長曲線的根本邏輯。
四、總結
最能代表企業競爭力的,當然是在行業內的地位,我統計了美的集團在各業務領域所獲得的成績和地位。
所以用美的11張獎狀來做個總結。
美的是全球最大的家電企業,有很多各產品都拿到了第一。
1、美的的家電產品在中國內地市場,銷量排名第一,市場份額23.1%;
2、智能建築業務業績,在國內排名第五,市場份額2.6%。
3、商用空調業務在國內排第一,市場份額13.4%,而且是全球前五大商用空調供應商,全球市場份額6%。
4、家用空調銷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21.6%。
5、廚電銷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5.6%。
6、洗衣機和冰箱市場份額分別爲11.9%和9.8%,都排名全球前三。
7、家用空調壓縮機銷量排名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份額44%。
8、工業機器人是全球四大巨頭之一,公司的重載機器人銷量全球排名第二,並且複合年增長率達到25.9%。
9、在美國,美的的空調窗式機和微波爐在亞馬遜的銷售市場份額分別爲30%和40%。
10、家用空調壓縮機產量排名全球第一,市場份額44%。
11、家電電機排名全球第一,空調電機市場份額39%,洗衣機電機市場份額17.5%。
以上這十一項,就是美的集團未來更上一層樓的基石。
我做了下面這張《A股核心資產研究彙總》表,裡面精選了上百家優質的龍頭公司,並附數萬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過的公司都會在上面這個表裡更新數據。
一起探索企業基本面的研究,收穫必然巨大。
小拇指,發財手點個贊......
#財經##股市分析##家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