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Queen:「人是用個性在穿衣服」 用藝術活出死亡的時尚鬼才

主角級的穿衣哲學|

「做衣如做人」,要學會穿什麼衣,得先學會什麼人穿什麼衣。

我不追逐流行,不遵循趨勢,我相信人是用個性穿衣服,而完整的性格展露,全在電影服裝裡。

用三分歷史,七分想像,在找尋個人風格的路上,Yutopia跟你,一起看電影。

藝術活出死亡的時尚鬼才

我並不是Alexander McQueen的鐵粉

米蘭唸書是2010年的事,恰巧是McQueen辭世的那年,雖然每天上學我都必須經過Alexander McQueen的店,對裡頭的服飾望洋興嘆,但在時尚時空中,我並沒有參與到他最輝煌的年代。

對我來說,他的名字就像個傳奇,不,應該說是「傳說」,人們講起他時眼神閃爍,教科書裡他的作品總令人嘖嘖稱奇。他跟其他設計師的地位大不相同,設計圈充斥着「天才」,Galliano是天才、Alaia是天才、Jean Paul Gautier是天才......但Alexander McQueen可能是業界中唯一的「鬼才」。儘管我知道他的與衆不同,但總又覺得太遙遠,所以並沒有成爲他的鐵粉。

那爲什麼看《時尚鬼才:McQueen》這部電影時,我會哭得那麼傷心呢?做爲一部紀錄片,雖然片中大量使用資料畫面親友的訪談片段,但也穿插着由Lee(他的本名)本人拿V8拍攝的畫面,一開頭我們就聽到Lee說話的聲音,接着他對鏡頭扮鬼臉比中指,一副受不了的樣子。哇!跟我所認識的「神級鬼才」形象好不一樣!我印象中的他,總是帶着憂鬱的神情,或叼根菸、或戴着面罩,從沒看過他這麼......「可愛」。

Lee從小就被學校老師斷定集中力不佳,有多重學習障礙,胖胖的,講話慢慢的,但他從小就喜歡在自己房間牆壁上畫畫,畫出漂亮的禮服。他也非常喜歡閱讀,對圖形的感知能力極高,這讓他的爸爸很頭痛,但媽媽卻不以爲意,甚至在電視上幫他找到了第一份西裝裁縫工作。這不僅開啓了Lee與時尚的連結,也讓他的打版、剪裁立下紮實的基礎,也是爲什麼後來的他,能做出一件100多個裁片的衣服。

不論是在西服店,還是未來進入聖馬丁學院唸書,那時候的他總是笑着,像個小頑童一般惡作劇。在品牌草創初期,造型、妝發、打版、裁縫,全是自己身邊的摯友,在影片中大家不眠不休的創造出McQueen的頭幾個令他聲名大噪的系列:Nihilism《虛無主義》和Highland Rape《高原強暴》。

因爲這是電影專欄,不是設計師簡介,在服裝系列上我們就不着墨太多了。重點是,雖然這些服裝我都在教科書上看過,但聽到Lee親自分享他的靈感,以及看見他工作時的身影......我終於知道爲什麼看這部電影時我會這麼難過了,因爲他彷彿從神的領域,變成我的一位親密好友,我彷彿參與了他人生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也不斷傾聽他內心深處的聲音。

這部紀錄片的節奏飛快但同時又非常沈重,讓人深刻體會到Lee心中所有不被肯定時的糾結、要求完美時的疲倦,當然還有他內心深處黑暗又絕美的靈魂讓人快要窒息的感覺。

影片中時常聽到Lee說着他一年需要創作出幾季的服飾,雖然創作對他來說如魚得水,但不斷的被掏空與疲憊感也難以忽視。他的作品雖然一季比一季華美,卻讓人徹底感受到一股強烈的壓迫感。Lee也從原本蹦蹦跳跳的小圓球,變成爲了符合人們對「時尚」的想像角色,他抽脂,染上毒品,成了神情憂鬱的帥氣型男,甚至開始與本來的朋友起爭執,或者決裂。

不知爲何,看這部電影時我想起《梵谷星空之謎》,這兩部片子給我的感受很相似,就是「天才都好孤獨」。雖然梵谷自殘的作風比較極端,但McQueen總是在恐怖中挖掘美麗的行爲,不也是一種心理性的自殘?

片中用他最具代表性的秀貫穿整個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場就是《Voss沃斯》。Lee在探望住院好友時,將他全身纏滿繃帶的模樣變成造型靈感,打造出一間精神病院,所有的與會嘉賓都待在病房外,觀看單向玻璃內身穿華服模特兒,用病態的步伐展現服裝。

秀結束時,秀場中間骯髒的玻璃方塊突然倒塌,一位體型豐滿的女性模特兒掛着呼吸器、伴隨着數百隻飛蛾登場,這取材至Joel-Peter Witkin的攝影作品《療養院Sanitarium》的行動藝術,如此令人興奮的展演方式,想必引發全場暴動!

但我暗自心想,是否McQueen早已看透這一切,而時尚對他來說,不過是一場精神疾病呢?

“I don’t care about what people think of me. I don’t care of what I think of myself. That’s why I can.”一段訪問中,記者問到爲什麼他能夠這麼離經叛道,這是他的回答。

「我不在乎別人怎麼看我,我也不在乎自己怎麼看我自己,所以我總是能做到。」他這麼回道。

不論是設計出被撕爛的秀服、極低腰褲、讓模特兒「動物化」、複雜絕美的數位印花或是將所有人變成精神病患,看完電影我才知道,這位驚世駭俗的鬼才,其實內心深處一直住着那位圓滾滾的小Lee。

我想這就是爲什麼離開電影院時我淚流滿面的原因,想想,時尚與美理當是創造出令生活更加美好的事物,但享用着豐碩成果的我們,卻不知不覺的消磨了一代鬼才的生命。

我真後悔在十幾歲時沒能看懂Alexander McQueen的作品,但想想,如果那時我只是盲目的崇拜他,就沒有了解更多藝術、死亡與美后,在電影院與他相遇的我了。

我想,這是McQueen留給我們的一封,最美麗的遺書

延伸閱讀:

銷售該做的事

聖羅蘭不可撼動的傳奇人生

成功的男人背後有個偉大的女人,那K Beauty紅成這樣,背後當然有靠山

【本文由 Wazaiii.com 提供《ET FASHION》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授權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