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新質生產力 資本市場改革預期持續強化
近日,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與其他班子成員先後在深圳、廣州、上海、北京等地,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展調研。新“國九條”頒佈以來,伴隨着後續一系列舉措密集落地,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預期正在不斷增強。業內人士指出,未來一個階段,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重心將聚焦於進一步提升服務新質生產力、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提升投資者獲得感等方面。
聚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資本市場作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的重要樞紐,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新“國九條”指出,要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競爭力,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國資國企改革等國家戰略實施和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從監管部門近期的多次表態來看,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助推新質生產力發展,無疑將成爲資本市場下一步改革的重心。“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是資本市場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難得的機遇。”吳清指出,證監會將堅持穩中求進、遠近結合、綜合施策,堅持尊重規律、守正創新,着力推動高水平的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制度包容性和精準性,加快推進“科創板八條”落實落地。他還表示,要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包容性和精準性,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推動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更好發揮作用,健全股、債、期等多層次市場體系,持續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中證金融研究院指出,資本市場對推動科技創新具有獨特作用。資本市場具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定價市場化等特徵,在支持科技企業、增強核心科技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要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作爲要素市場化配置平臺的作用,圍繞企業投資價值形成價格信號,反映行業、企業家能力、技術、人才、風險和內外環境等各種因素,對關鍵要素和標的資產定價,將不同風險偏好和期限的資金有效轉化爲社會資本,推動各類要素配置到新質生產力和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關鍵領域。
實際上,如何更好地服務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一直是監管部門的工作重心之一。今年4月,證監會修訂《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進一步引導中介機構提高申報企業質量,凸顯科創板“硬科技”特色。隨後,證監會發布《資本市場服務科技企業高水平發展的十六項措施》,從上市融資、併購重組、債券發行、私募投資等全方位提出支持性舉措,更好服務科技創新,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6月,證監會又發佈《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八條措施》,進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對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
東興證券研究指出,繼新“國九條”頒佈後,多部門就發展經濟、優化資本市場的政策有序推出。隨着監管層全力推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各項工作,資本市場將在其中發揮更爲重要的作用,在不斷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的同時更好地發揮資源配置功能;而嚴打各類違法違規行爲,也將使資本市場環境更加優化,推動中長期價值投資資金加快入市步伐,合力推動生產力的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國內經濟發展動能。
大力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
上市公司是市場之基,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微觀基礎,也是資本市場的投資價值來源。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是實現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自2020年《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出臺以來,如何進一步優化制度規則體系,聚焦公司治理深層次問題一直貫穿資本市場日常監管工作,證券監管部門一直高度重視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大力提升市場的可投性。
今年以來,在完善一二級市場逆週期調節機制的同時,證券監管部門聚焦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嚴把上市關口,進一步完善發行制度。3月15日,證監會出臺了《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出嚴把擬上市企業申報質量、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等八項政策措施。證監會還修訂《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強調“申報即擔責”。
與此同時,在市場的出口端,證監會今年4月發佈《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着眼於提升存量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通過嚴格退市標準,加大對“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出清力度,削減“殼”資源價值。上述文件將資金佔用長期不解決導致資產被“掏空”、多年連續內控非標意見、控制權無序爭奪導致投資者無法獲取上市公司有效信息等納入規範類退市情形,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淨化資本市場生態。
吳清表示,要着力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加快完善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併購重組等基礎制度。他還表示,將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樹立積極主動回報投資者的意識,加強與投資者溝通,提升信息透明度和治理規範性,更好運用現金分紅、回購註銷等方式回饋投資者。同時,支持上市公司運用各種資本市場工具增強核心競爭力,特別是要發揮好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主渠道作用,助力上市公司加強產業橫向、縱向整合協同。
進一步強化投資者保護
投資者是市場之本,在新一輪改革中,如何進一步強化對於投資者的保護,增強投資者的獲得感,也是市場關心的焦點。吳清指出,要着力推動實現違法違規“高成本”,大幅強化行政、刑事、民事立體化追責,保持嚴監管強監管態勢,切實維護“三公”的市場秩序和保護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記者表示,從新“國九條”的要求來看,預計未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重點將包括服務人民、強化監管、服務實體三個方面。服務人民方面,金融市場的根本目的是服務於人民,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至關重要,資本市場需要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創造更多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機會,讓廣大人民能夠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實現財富的增值。強化監管方面,要對發行端、交易端、投資端進行全面深化的改革,加大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一系列違法違規行爲的查辦力度,才能夠打造建設安全、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爲投資者提供更加安全、公平、透明的投資環境。服務實體方面,資本市場需要圍繞“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服務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國資國企改革等,推動新質生產力企業發展。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對記者表示,從新“國九條”來看,資本市場改革要重點營造“三公”的市場環境,打擊違法違規行爲,特別是建立投資者賠償機制,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
稍早之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證監會、公安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務院國資委《關於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
天風證券研究指出,該《意見》針對性強(指出的問題細化且聚焦)、威懾力大(發文級別高、懲處嚴厲)、目的性明確(旨在進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迴應市場核心關注問題,解決市場核心矛盾,將有效提振市場信心。預計市場中劣質公司將加速出清,實現的資金擠出效應和信心的提振將推動優質公司估值進一步回升。